通辽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通辽市统计局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1.46亿元,同比增长34.2%。

铁路运输线路总长度1600公里,全年实现货运周转量495.2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00.89亿吨公里,增长25.6%;客运周转量39.7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4.09亿人公里,增长11.5%;公路货运周转量4171.23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081.43百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528.23百万人公里,比上年增加72.77百万人公里。民航旅客发运量31132人,发运行李、货物和邮政180.45吨;旅客周转量2547.52万人公里,货物、邮政和行李周转量14.64万吨公里;总运输线路长度达1736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8亿元。全市有邮政机构154个,邮路总长度4060公里,农村投递路线14016公里。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5万户。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固定电话73.13部,移动电话156.97部;百户农牧居民拥有固定电话59部,移动电话91部。

六、国内贸易

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2.50亿元,增长20.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35.40亿元和35.25亿元,增速达19.2%和19.6%。分行业看,批发业28.39亿元,增长21.0%;零售业83.62亿元,增长18.9%;住宿和餐饮业18.99亿元,增长21.9%;其它行业2.15亿元,同比增长33.8%。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继续改善。全年商品销售总额53.36亿元,其中:批发企业37.89亿元,零售企业15.47亿元。

七、对外经济

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513万美元,同比增长24.8%。其中进口总额3880万美元,同比增长162.0%;出口总额4633万美元,同比增长8.0%。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753万美元,同比下降55.3%。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香港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市场,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61.1%,呈全面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民营企业出口占据主导地位,出口额达338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3.0%,领跑全市对外贸易。

在出口中,一般贸易依然是增长最快的贸易方式,全年出口4091万美元,比加工贸易出口多3549万美元,同比增长17.3%,高于同期外贸出口9.3个百分点,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88.3%,较去年同期提高了7.1个百分点。

从出口商品种类来看,2007年我市出口商品共十一大类、40个品种。农畜产品出口额2547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5.0%,同比增长16.7%。其中杂粮杂豆出口1158万美元,同比增长20.4%。工业制品出口2086万美元,同比下降1.3%。我市特色产品如红干椒、玻璃出口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出口额分别为100万美元和51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0%和46.0%,发展势头较好。化工原料如碳化硼的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积极带动了我市加工贸易等工业经济的发展,出口额达到738万美元,同比增长5.2倍。

利用外资形势继续看好,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4788万美元,同比增长32.3%。

八、旅游

2007年我市旅游业继续发展壮大。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28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24.7亿元人民币,接待海外旅游者10153人次,旅游创汇530.7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50.2%、51.9%、54.3%、69.9%。

旅游企业投资力度加大,招商投资工作取得突破,全年引资额达2.76亿元,比去年增长近1倍。实施了哈萨尔圣地、牵手草原、青龙山洼、新镇度假村、怪山滑雪场等一批旅游景点建设项目,完成了大青沟、山地草原、珠日河、阿古拉、大乐林寺等景区(点)修缮、扩容工程。

旅游企业队伍不断扩大。截至今年年底,我市已有A级景区8家,其中AAAA级1家;星级饭店17家,其中三星级以上5家;旅行社28家,其中组团社2家。

九、金融、保险业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1.16亿元,比年初增长1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5.84亿元,增长12.6%。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9.02亿元,增长11.8%。其中短期贷款161.30亿元,同比增长2.3%;中长期贷款124.18亿元,同比增长26.4%。

保险业收入减少,全年保费收入27512万元,比上年下降1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715万元,同比下降32.2%;寿险保费收入20797万元,同比下降9.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95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2147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10809万元。

十、文化、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77.08万册,博物馆3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通广播的乡77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79%。县、乡电视台81座,通电视的乡77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32%,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

2007年我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学生辍学率进一步下降。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15985人,招生4712人;普通高中招生21403人,在校生65218人;初中招生38739人,在校生131589人;普通小学746所,专任教师18376人,招生38099人,在校生22130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06人,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42名;幼儿园21所,幼儿教育班1261个,在园(班)幼儿29611人。学龄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改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辍学率为0.02%,比上年度下降0.13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2.5%,辍学率为0.8%,比上年度下降1.2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诊所)534个,在全市卫生机构中,医院38个、卫生院151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0个。医疗床位658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6019张,占91.5%。卫生技术人员10447人,其中执业医师5143人,占49.2%,注册护士2579人,占24.7%。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职工251人,环保机构23个。环境监测站9个,环境监测人员91人。自然保护区6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9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3%。生态示范区3个,全部为国家级示范区。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达标区面积9.1平方公里,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环境法制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十二、人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9.46万人。年出生人口3.51万人,出生率为11.35‰,年死亡人口1.69万人,死亡率为5.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9‰,比上年高0.6个千分点。其中,城镇人口108万人,占35%;乡村人口201万人,占65%。全市户籍人口31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7.53万人,非农业人口118.67万人;蒙古族人口147.67万人,占46.7%;男性人口161.23万人,女性人口154.9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