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连续第12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24.56 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63.17 亿元,增长15.4%。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8.6%,二季度增长19.0%,三季度增长19.0%,四季度增长18.4%。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40130 元(折合5494 美元),比上年增长16.9%。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1%,第二产业贡献率为70.11%,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9.6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64.8:33.9 调整为1.2:65.6:33.2。 全市完成财政收入39.29 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1 亿元,比上年增长67.2%。财政总支出27.72 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1.84亿元,增长15.9%。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2%,高于上年2.4 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8%;居住类价格上涨6.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上涨0.2%。除此以外,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2.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6% 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大。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7.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9.7%。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4.8 %。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1.7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9.2 万人。在第一产业就业的人员2.6 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1.6 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7.5 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0.46万人。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一产业增加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2007 年,粮食播种面积4791公顷,比上年下降3.5%;粮食总产量34444吨,增长0.87%。全年蔬菜产量97608 吨,下降7.5%;禽蛋产量2106 吨,增长14.0%;肉类产量10237 吨,下降8.5%;牛奶产量11447 吨,下降3.97%;生猪出栏7.77万头,下降13.0%;家禽出栏33.8 万只,增长6.5%。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7 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14.54 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9.97%。全市150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07.82 亿元,增长23.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44.08亿元,增长9.4%。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7.44%,比上年提高0.45 个百分点。 2007 年1-11 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2.19%,比上年提高61.9 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71 亿元,增长1577.1%。 建筑业生产与去年基本持平。2007 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02 亿元,比上年增长0.4%。房屋施工面积315.2 万平方米,增长31.2%;竣工面积87.9 万平方米,下降27.5%。建筑业效益有所提高。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91 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一产业完成投资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二产业完成投资4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三产业完成投资26.74 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8.49亿元,增长37.7%。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非国有单位投资继续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全社会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45.9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7.8%。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大。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9.73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7%,比上年降低5.3 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我市确定的自治区重点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8.03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5.42%。截止到年底,已有1个项目交付使用。商品房生产需求旺盛。2007 年,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38.5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8%;其中住宅216.1 万平方米,增长51.7%。房屋竣工面积68.7 万平方米,下降25.5%;其中住宅58.4 万平方米,下降22.9%。商品房销售面积159 万平方米,增长44.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48.5万平方米,增长48.5%。全年商品房销售额32.01 亿元,增长81.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28.8 亿元,增长89.5%。商品房价格大幅度上涨,全年每平方米商品房平均售价为2013 元,上涨25.3%。其中每平方米住宅平均售价比上年提高了422 元,涨幅为27.8%。 全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 亿元,比上年增长20.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5.2%。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业贸易额33.55 亿元,同比增长18.9%;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6.83亿元,同比增长26.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742.3 万元,同比增长28.0%;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5085.1 万元,比上年增长1.2 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3257.4 万元,同比增长59.0%;汽车类商品零售额24651.7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84070 万元,增长60.0%。 年末全市连锁商业企业3 个,实现零售额10567.5万元,比上年增长26.0%。 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163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9.9%;全部为出口。 2007 年,全市审批外商投资企业3 个,合同外资金额417 万美元,同比减少865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8 万美元,同比增加131 万美元。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6902.13 万吨,比上年增长25.4%。其中,铁路2531.12 万吨,增长19.0%;公路4371 万吨,增长32.1%;民航76.3吨,增长9.8%。旅客运输总量728.6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其中,铁路客运214.79万人次,下降2.1%;公路客运511 万人次,增长3.2%;民航出港旅客2.81 万人次,增长2.6%。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70.1%、29.5%、0.4%。 年末全市公共汽车(含小公共汽车,下同)线路达到22 条,比上年减少1 条;运营里程2056 公里,比上年增长6.53%。全市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320 辆,比上年增加3 辆;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1099 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2930 万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增长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