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要求,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化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顺利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为加快实现“中部领先进军百强”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测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9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2亿元,增长8.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第二产业增加值380.7亿元,增长15.1%,贡献率为70.6%;第三产业增加值177.7亿元,增长12.1%,贡献率为26%。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9.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14.8%;房地产业增加值13.7亿元,增长3.8%。人均生产总值14311元,按2006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835美元。 三次产业比例为5.6∶64.4∶30,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6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11%。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86.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3.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42.7万人。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比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6万亩,比上年增加18.4万亩,增长2.4%。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81.7万亩,比上年增加26.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1.0万亩,增加1.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8.7万亩,减少2.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1.7万亩,减少0.2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6.7万吨,比上年增加31.1万吨,增产22.9%,是我市历史上的第四个高产年。其中,夏粮总产79.4万吨,增产35.7%;秋粮总产87.3万吨,增产13.3%。 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77.2万亩,比上年增长2.8倍。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119.76万头,比上年增长9.6%;羊出栏68.57万只,增长2.7%;全年肉类总产量12.02万吨,增长9.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增长10.4%、3.9%和2.6%;禽蛋产量6.65万吨,增长6.5%;牛奶产量2.35万吨,增长25.9%。全年水产品产量5130吨,增长1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3.1亿元,增长19.8%;产品销售率98.0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4401万吨,增长10.6%(全社会产量5592.96万吨,增长6.6%);洗煤产量3375.4万吨,增长15.2%;发电量103.7亿千瓦时,增长48.7%;焦炭产量2263.1万吨,增长19.3%;生铁产量1202.9万吨,增长20.2%;钢产量488.2万吨,增长11.8%;钢材产量311万吨,增长51.5%。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8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5%。其中,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74.1亿元、177.5亿元、353亿元和21.3亿元,分别增长4.2%、22%、19.3%和58%。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2006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5.5%,比上年上升7.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7.3亿元,增长10.3%;实现利润48.3亿元,增长21.8%。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4.2亿元,下降24.1%。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增长23.6%;实现利润0.87亿元,增长2.27倍;上缴税金2.53亿元,增长37.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城镇投资173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90.1%,增长24.4%;农村非农户投资8.69亿元,占4.5%,增长69.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投资4.7亿元,比上年增长61.5%;第二产业投资121.6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投资65.4亿元,增长49.6%。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商品房竣工面积39.53万平方米,增长9%,商品房销售额7.2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占13%,期房占87%。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010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9.5%,新增固定资产123.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4.8%。 五、能源 2006年全市能源工业投资完成70.24亿元,比上年下降0.44%。其中,煤炭工业投资19.03亿元,下降24.9%;电力工业投资25.2亿元,增长18.29%;焦化工业投资21.39亿元,增长6.9%。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995.05万吨,增长6.64%,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5590.81万吨,增长19.9%。 全年向省外运输煤炭1615.33万吨,运输焦炭1282.24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1.73%和 11.6%。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5.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8.6亿元,增长16.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5.4亿元,增长1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1.7亿元,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5亿元,增长20.3%;其他行业零售额3.8亿元,增长16.7%。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9.6亿元,比上年增长9.7%。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市累计完成海关进出口总额295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出口20165万美元,增长21.9%;进口9398万美元,增长132.2%。 2006年,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93个,比上年增加5个。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个,新批三资企业协议资金10897万美元。境外直接投资4030万美元,增长3.9倍。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884公里,比上年增加78公里。其中,高速路148公里,一级公路160公里,二级公路1498公里,三级公路2565公里,四级公路5871公里。 全年全市公路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3亿吨公里,增长2.3%,公路货物运输量8100万吨,下降6%;完成旅客周转量22.78万人公里,增长1.1%,旅客运输量5467万人次,增长11.1%。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辆17.17万辆,增长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