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忻州市统计局

96.9

100.0

交通和通讯工具

98.0

101.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100.0

103.0

居住项目

103.3

102.3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2.5

98.9

其中:食品

112.7

100.1

服装、鞋帽

99.4

98.8

日用品

99.8

99.9

交通和通讯

92.7

96.1

文化用品

98.6

98.9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102.8

100.5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进出口: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45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8%。其中,出口4374万美元,增长85.8%;进口150万美元。内资进出口总值为3082万美元,增长70.8%。其中,出口2968万美元,增长76.3%;进口114万美元,下降5.8%。外资进出口总值为1442万美元,增长70.9%。其中,出口1406万美元,增长109.9%;进口36万美元,下降79.3%。

旅游业:旅游市场恢复正常。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5.2%。旅游外汇收入839.7万美元,增长140.8%。接待国内旅游者5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5%;旅游收入10.7亿元,增长83.7%。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支:地方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9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增值税1.7亿元,增长38.9%;营业税1.5亿元,增长28.6%;企业所得税0.3亿元,增长88.7%;个人所得税0.5亿元,增长12.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0.8亿元,增长24.5%。其中,教育支出6.2亿元,增长11.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4亿元,增长15.5%;行政管理费4.5亿元,增长21.6%。

金融:2004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4.3亿元,增长20.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0亿元,增长5.4%;农业贷款余额45.3亿元,增长28.5%;中长期贷款余额65亿元,增长56.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8.6亿元,增长20.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0.3亿元,增长26.2%;城镇居民储蓄存款149.9亿元,增长18.9%;农村居民储蓄存款81.8亿元,增长16.2%。

八、教育和卫生

教育:基础教育进一步调整优化。2004年全市小学校数为4379所,小学在校学生数为33.22万人;普通中学学校数为457所,在校学生数为23.9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数为9所,在校学生数为1.1万人;幼儿园数为145所,入园儿童数为4.1万人。

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招生2.04万人,在校生5.9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0.31万人,在校生0.81万人;其中,技工学校招生0.17万人,在校生0.37万人。

卫生: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据初步统计,2004年末全市卫生机构353个,医院实有床位数为7285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132人,其中,执业医师4175人;助理医师936人。

九、人口、就业和居民生活

人口: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据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市总人口30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增长0.6%。其中,城镇人口为94.9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达31.5%;乡村人口为206.9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达68.5%。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5‰,比上年减少0.2个千分点;死亡率7.1‰,减少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4‰。

就业: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705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2.4%。实施“光彩工程”,实行“三项分流”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全市下岗职工总数3.4万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6万人,其中,“4050”失业人员5958人,再就业率为46%。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措施,4.4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业。

居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2.5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消费支出为4340.9元,比上年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1777.9元,比上年增长10.0%。

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全年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1.27万平米,绿化覆盖率提高了2.08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0.83平米,大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163天。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