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晋中市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38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亿元,比上年下降3.9%;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8亿元,同比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140.4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构成为9.1:54.5:36.4。和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提高2.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2480元,折合1598美元,比上年增长11.5%。

市场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5.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1%。

就业形势稳定。2006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138.65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2.13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8.84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7.68万人。一、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44.8%、28.0%和27.2%。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2 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5%,控制在了4%的目标范围之内。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增长放慢;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靠投资推动,而消费需求不足、进出口贸易不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脆弱。

二、农业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36.92千公顷,同比增长1.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6.77千公顷,增长3.9%,其中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64.08千公顷,增长5.5%。

粮食总产继续增加,达到131.0万吨,同比增长5.6%。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猪出栏100.2万头,减少3.1%;羊出栏63.3万只,减少2.2%;家禽出栏1341.0万只,增长23.0%。年末大牲畜存栏28.7万头,比上年减少7.0%;猪存栏67.3万头,比上年减少6.2%;羊存栏100.0万只,减少4.4%;家禽存栏1121.2万只,减少20.0%。全年肉类总产量12.4万吨,增长1.9%;奶产品7.73万吨,增长5.2%;禽蛋产量10.3万吨,减少15.5%。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4.8亿元,同比增长18.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31.9亿元,增长20.3%,轻工业完成14.1亿元,增长6.0%。分行业看,煤炭工业增长17.8%,焦炭行业增长14.5%,冶金工业增长114.3%,机械工业增长13.7%,电力工业增长12.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提高2.3个百分点。

在监测的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2种保持增长。

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实现利税43.2亿元,增长8.7%;实现利润12.3亿元,增长2.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1.0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24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7.6亿元,增长33.9%;实现利润总额1.7亿元,下降4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突破200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1.3亿元,增长33.4%。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投资得到加强,完成投资2.75亿元,同比增长7.8 倍;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共完成工业投资117.9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8.6%,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79.9亿元,同比增长38.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39.7%,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增长。全市房地产业投资额为36.4亿元,比上年增长89.7%,商品房竣工面积86.4万平方米,增长8.7%;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120.4万平方米,增长60.3%;商品房销售额18.5亿元,增长71.3%。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21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30.6%;新增固定资产74.6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1.8%。

五、交通、邮电

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9112公里,比上年增加7.8%,。公路密度为56.0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公路客运量达到2994万人,增长12.5%;旅客周转量为15.3亿人公里,增长7.6%;全年货运量7170万吨,增长1.4%;货物周转量40.4亿吨公里,增长5.3%。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4.6万辆,比上年增长32.7%,其中,载客汽车7.2万辆,增长27.8%;载货汽车3.2万辆,与上年基本持平。私人轿车拥有量达到35950辆,比上年增长38.5%。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7.4亿元,增长38.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为24.8亿元,增长40.1%;邮政业务总量2.6亿元,增长26.2%。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3.0万户,增长11.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94.1万户,增长28.7%;移动电话用户78.9万户,增长29%。电话普及率达到55.9部/百人。年末全市设有邮电局139处,其中设在农村的居所有106处,邮路总长度(单程)2930公里,邮政汽车108辆。

六、国内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为43.6亿元,增长16.2%;县的零售额为44.7亿元,增长15.2%;县以下零售额为43.7亿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1.5亿元,增长15.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9亿元,增长18.3%;其他为6.6亿元,增长6.2%。

2006年,我市进出口总额为458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出口总额407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进口总额50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倍。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2006年,出口焦炭161万吨,增长22.9%,出口额2.23亿美元,减少11.7%。非焦产品出口额为1.85万美元,增长31.1%,所占比重为45.3%,提高9.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玛钢管件12.03万吨,增长32.2%,出口额8507万美元,增长32.1%;钉丝92834吨,增长22.0%,出口额5816万美元,增长15.1%。

2006年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涉及六大洲,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