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忻州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加快脱贫、推进小康、争先翻番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引进、大项带动”的调产战略。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但经受住了非典的考验,而且继续保持了2002年以来良好的增长势头,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济增长和效益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新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统计,2003年忻州市生产总值完成1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增速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8.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2.4亿元,同比增长10.8%。2003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646元,比上年增加504元,增长1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增长的自主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社会保障和就业的压力依然较大,环境污染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农业

2003年,全市气候条件较为有利,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是历史上少有的好年景。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03.45万吨,增长10.5%。全市夏粮播种面积为4.65千公顷,夏粮产量为5985吨,单产由上年的每公顷1245公斤提高到1287公斤。秋季粮食作物生产墒情适宜,生长期气候条件也较为有利。全市秋粮播种面积为329千公顷,秋粮产量达102.68万吨,比上年增产15.71万吨,单产由上年的每公顷2512公斤提高到3121公斤,增长24.2%。全市油料产量达到8.24万吨,增长13.3%;蔬菜产量达25.6万吨;水果产量达3.63万吨,增长21.4%。

退耕还林成效显著,造林绿化工作有新的进展。全市进一步抓住退耕还林的良好机遇,积极制定配套措施,以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项目为契机,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全市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84.55千公顷,其中营造防护林79.8千公顷;营造经济林2.8千公顷。全年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任务9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完成40.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完成52.9万亩。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200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9.26万吨,比上年增长4.4%,其中猪牛羊肉产量达到8.59万吨,增长3.9%。牛奶产量为4.54万吨,增长14.4%;禽蛋产量为4.04万吨,增长6.3%。年末大牲畜存栏47.38万头,猪存栏56.2万头,羊存栏247万只。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46.8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73台,小型拖拉机21634台,农用汽车3747辆。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0722吨,农村用电量达到35164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市工业经济一直在高位运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整体运行水平持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6%;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从经济类型看,全年全市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9亿元,增长31.9%;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亿元,增长10.7%;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同比下降0.3%;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5亿元,增长22.9%;外商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亿元,增长32.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亿元,增长30.6%。全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11.5%。

地方企业增幅快于中央企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年全市中央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亿元,增长4.1%;市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县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2亿元,增长33.9%;县以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8亿元,增长29.2%。全年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

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原煤、机制焦碳、铁矿石、生铁、煅件、铁合金、精甲醇、草酸、白碳黑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3.8%、47.9%、52%、39%、17%、43%、36%、19%、22.7%。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29240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2.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市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微观经济主体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倍增,投资需求十分旺盛,到位资金充足,新开工项目和大项目大幅增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1亿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0.7亿元,同比增长42.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8亿元,增长57.4%;房地产投资完成6000万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000万元,下降2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5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24%。三次产业投资的比例为2:72:26。

2003年,全市完成基建、更改项目共287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642922万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39个,完成项目118个,新增固定资产126281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市确定的百项重点工程中,大部分进展顺利。河曲电厂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6.3亿元,西龙池电站完成3.2亿元,神东公司下流碛主斜井工程完成2.3亿元,原平泰跃公司完成1.5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再加之消费环境、商品供需结构的不断改善,汽车、通讯工具等消费亮点持续升温。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4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市的零售额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17.9%,县的零售额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14.1%,县以下零售额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1.6%。

2003年消费、零售、农资价格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101

其中:食品102.5

衣着101

家庭设备及用品94.9

医疗保健用品100

交通和通讯工具101.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103

居住项目102.3

2、商品零售价格98.9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100.5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650万美元,同比增长53.99%。其中,出口总额完成2355万美元,同比增长41.8%;进口总额完成295万美元,增长392%。

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受到“非典”的冲击较大。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1.28万人次,同比下降54.6%;接待国内游客372万人次,同比下降2%。全市国内旅游收入5.82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市旅游外汇收入为348.72万美元,同比下降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