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晋中市统计局

“工业强市”理念凸现。在全部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86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投资77.0亿元,增长32.2%。其中工业投资完成76.5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用于传统产业提升、产业链延伸的调产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全年用于煤炭、焦炭、电力三大行业的投资分别达13亿元、22.7亿元和20.5亿元,三行业合计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8%,其增量占到全部投资增量的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1亿元,增长13.8%。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3.4亿元,增长40.2%,其中销售给个人增长241%,所占比重为93.6%。从投资资金来源看,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银行贷款减少,2004年,银行贷款为19.9亿元,同比下降5.7%;企业自筹资金62.9亿元,同比增长20.7%。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4.6亿元,比上年增长71.8%;交付使用率53.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施工房屋面积470.88万平方米,竣工126.68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3.69亿元,同比增长14.2%,较上年加快5.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66亿元,增长11.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5.03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4.77亿元,增长18.3%1餐饮业零售额6.31亿元,增长16.7%;其他行业零售额2.61亿元,减少44.6%。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达49620美元,比上年增长127.61%。其中,出口总额47224万美元,突破了4亿美元增长130.2%;进口总额2397美元,增长了85.9%。焦炭出口的快速增长仍是拉动全市出口的主要动力,共出口139.9万吨,增长了6.9%;出口额35275万美元,增长了141.6%。此外,玻璃器皿、机电产品等非焦产品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玻璃器皿出口2649万美元,增长172.7%;机电产品出口6650万美元,增长95.63%。进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宽,与亚、欧、拉美、北美的双边贸易额均突破亿美元,分别为1.2亿、1.57亿、1.02亿和1.08亿,分别较上年增长156.1%、89.1%、113.5%和248.5%。

旅游业实现三个突破。即接待旅游人次突破500万人次,达到532.8万人次,同比增长51.4甲o;门票收入突破1亿元,达1.29亿元,同比增长31.6%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3.3亿元,同比增长55.9%。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200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311,公里,比上年增加1022公里,增长14.0%。全市118个乡镇{通油路,通达率达到100%;2723个行政村通公路,通达率为97.9%:2454个行政村通油路,通达率达到88.2%。

货运量平稳增长,客运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7013万吨,比上年增长3.7%;货物周转量38.0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2%;公路客运量2603万人,旅客周转量12.91亿人公里,均与上年基本持平。2004年末,全市共有民用汽车67843辆,比上年减少75辆,其中:载客汽车39261辆,增加6535辆;载货汽车27631辆,减少6573辆。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31亿元,增长49.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4亿元,增长20.1%;电信业务总量16.67亿元,增长53.6%。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9.4万门,总容量达到65.1万门;新增移动交换机25.0万门,总容量达到70.7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包括小灵通用户)17.57万户,达到82.29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6.24万户,达到67.52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49.8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4.2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8.93万户,宽带用户达到5.34万户。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5.44亿元,同比增长42.6%,增收10.58亿元。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22.54亿元,增长49.0%;地税部门完成9.04亿元,增长27.4%;财政部门完成3.86亿元,增长46.5%。分税种看,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6.3%、53.7%和69.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98亿元,同比增长36.96%。其中,工商税收增长21.47%;农业四税减少8.3%;企业收入增长65.7%;专项收入增长74.2%;其他收入增长41.5%。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财政支出突出保证了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教育以及基本建设等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点支出需要,支出结构进一步合理。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9.9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0.49亿元,增长7.1倍;农业支出1.58亿元,增长26.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1.24亿元,增长18.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31亿元,增长7.5%;城市维护费1.18亿元,增长31.6%;文体广播、教育、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16.7%、14.1%、1.9%。

金融运行态势平稳。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6.06亿元,比年初增加71.81亿元,比上年多增加9.23亿元,增长14.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5.77亿元,比年初增加14.0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4.98亿元,增加49.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1.63·亿元,比年初增加22.13亿元,比上年少增加1.03亿元,减少4.6%。其中短期贷款135.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7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9.26亿元,增加9.43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291.0亿元,增长413%;现金支出1344.4亿元,增长40.0%;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53.42亿元,比上年增加10.03亿元,增长14.42%。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承保额381.9万元,其中,财产险承保额为:169.4亿元,人寿险承保额为212.46亿元。保费收入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738万元,增长41.6%,人身险保费收入7.77亿元,增长3.7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7819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0776万元,人身险赔付7043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55人,在学研究生834人,毕业生171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0147,在校生28302人,毕业生5801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675人,在校生3442人,毕业生1174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481人,在校生53160人,毕业生13948人;初中招生

5.11万人,在校生:16.73万人,毕业生5.21万人,初中入学率达96.33%,小学招生4.72万人,在校生28.8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8%,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10人,在校生75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2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