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运城市统计局 2008年03月21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全市“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民生继续得到有效改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8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339.9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213.5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3%、54.5%、3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63.2%、31.5%。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增加值为46.7亿元,增长15.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15.5%;房地产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9.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2407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合1730美元。生产总值总量占全省比重为11.0%,在全省经济总量排名中居第三位。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10.4:57.1:32.5调整为11.3:54.5:34.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一稳、二强、三趋快的发展格局。 产品名称产量(亿公斤)比上年增长(%)粮食18.00-8.0夏粮7.30-31.1秋粮10.7019.6棉花1.06-2.8油料0.17-10.5蔬菜10.9529.6瓜果1.10-26.5水果19.58-1.3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3.9%。其中:城市上涨5.0%,农村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4.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2.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3.1%。 表1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指 标 全 市 城 市 农 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3.9 105.0 103.1 食 品 110.3 113.9 106.1 其中:粮 食 103.6 102.3 104.3 烟酒及用品 105.5 106.9 103.5 衣 着 100.4 99.2 103.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5 102.0 104.0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5 100.3 101.1 交通和通信 99.5 99.1 100.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1 99.0 97.9 居 住 103.3 103.7 10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水平依然较低,居民收入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比重偏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呈增长态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2007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021.9万亩,比上年增加12.2万亩,增长1.2%。其中:粮食791.4万亩,比上年增长1.0%。在粮食作物中,夏粮461.3万亩,秋粮330.1万亩。高产作物玉米的播种面积达到261.6万亩。在经济作物中,棉花134.5万亩,下降1.8%;油料17.8万亩,下降8.5%;蔬菜51.2万亩,增长24.4%;瓜果7.0万亩,下降15.7%。水果154.9万亩,增长4.7%。由于种植结构的优化以及农民投入的增加,尽管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年农作物仍获得了较好收成。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8.0亿公斤,虽比上年下降8.0%,但仍是“十五”时期以来第二个高产年。其中,夏粮7.3亿公斤,减少31.1%;秋粮10.7亿公斤,增长19.6%。 表2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 量(亿公斤)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8.00 -8.0 夏 粮 7.30 -31.1 秋 粮 10.70 19.6 棉 花 1.06 -2.8 油 料 0.17 -10.5 蔬 菜 10.95 29.6 瓜 果 1.10 -26.5 水 果 19.58 -1.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5.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5.3万亩,三北防护林2.5万亩,四旁植树990万株。 三、工业、能源、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在全省11个市中,总量排第四位。产销衔接状况保持良好。完成工业销售产值7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9%。产销率97.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表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53.0 18.1 1、轻工业 29.4 15.5 重工业 223.6 18.5 2、国有企业 17.1 46.6 集体企业 0.7 -41.2 股份合作企业 1.7 9.3 股份制企业 225.0 16.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 6.5 65.5 其他 2.0 1.3 3、中央企业 44.3 -5.2 省属企业 11.1 15.6 市属企业 28.1 10.5 县及县以下企业 169.5 22.3 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7.3亿元,增长11.0%。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4.2亿元,增长15.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7%。四大方阵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8.3亿元,增长15.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4.4%。 全市重点监控的90余种工业产品中,大部分呈增势。其中:焦炭增长4.9%,原煤增长50.7%,发电量增长12.1%。 表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62.0 12.1 原 煤 万吨 111.5 50.7 洗 煤 万吨 882.4 8.4 焦 炭 万吨 1101.4 4.9 煤 气 万立方米 523.0 -69.7 生 铁 万吨 381.3 -6.6 钢 万吨 250.4 -4.6 钢 材 万吨 339.0 5.9 铁合金 万吨 27.0 3.1 金属镁 万吨 14.7 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