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4 吉林省统计局

比上年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6433.34

19.2

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

1544.20

13.7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3975.62

22.4

其中:人民币

3923.10

23.1

各项贷款余额

4891.01

17.6

其中:短期贷款

2295.44

15.1

中长期贷款

2338.22

16.8

图8  2004—2008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吉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9家(含境外),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4家。全年证券市场(A股)直接融资14.33亿元。

保险业务健康发展。截止2008年末,全省境内已有开展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21家,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33家,兼业保险代理机构2150家。全年保费收入158.92亿元,增长36.1%。其中,寿险收入118.66亿元,增长50.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8.03亿元,增长3.5%;财产险收入32.23亿元,增长2.5%。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总额52.98亿元,增长18.8%。其中,寿险给付25.45亿元,增长29.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3.46亿元,增长17.4%;财产险赔款24.07亿元,增长9.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全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22个,其中政府部门所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35个,高等院校所属科研机构17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117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2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人员2.8万人。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9人。全省已建国家及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93个,经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个。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度增长,全年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内部)支出50.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96%。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3%左右。启动实施了汽车关键技术、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玉米生物化工产品及关键技术、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特色优势新药创制等7个重大科技专项。每个专项的投资强度平均达到400万元以上。围绕工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惠及民生、中药与生物制药等问题,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投入经费4200万元。

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全省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为5536件和2984件,分别增长5.4%和4.5%。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98项,有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2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1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5件。

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3647份,实现合同成交额19.6亿元。设立了常设技术市场。举办了“吉林省第五届网上科技成果暨专利技术展览交易会”,现场展示各类成果500余项,网上展示5000余项。全省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42家,其中国家级中心3家。

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组织实施科技发展计划项目844项,其中,科技支撑计划219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58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32项,科技引导计划389项,科技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46项。

综合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694个,国家质量检测中心13个,共监督抽查产品50种,892个批次。共有质量认证机构5个,完成了473户企业16大类1940个产品的强制性认证。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2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9.93万台件,增长11.5%。截至2008年末,我省已有27个中国名牌产品。

灾害预警和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市(州)以上气象部门共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265次,预警信息累计覆盖4245万人次,有效减轻了气象灾害的损失。全年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0架次、地面火箭作业861枚、高炮增雨17685发,累计增雨量9.6亿立方米。共有14个地震台站,2个火山观测站,16口观测井。

测绘事业成效显著。全省测绘系统共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5207张,测绘大地基准成果4379点,航空摄影航片6972片,各种分辨率的航空航天影像资料244景18.74万平方公里,数字地形图数据36447MB,各种版本地图集(册)235册,各种幅面挂图359张,开发应用系统4项。全省查处地图市场违法案件2件。

义务教育成果得到提高。由于全省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学龄人口逐渐减少,义务教育学校数、在校生和招生数、教师数继续减少。全省小学6450所,减少286所;招生25.94万人,减少0.63万人;在校生150.07万人,减少3.60万人,其中县镇在校生52.59万人,农村在校生65.9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5%。普通初中1232所,减少31所;招生29.09万人,减少0.93万人;在校生90.57万人,减少3.58万人,其中县镇在校生43.42万人,农村在校生25.44万人。

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比重增加。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为75.01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增加0.63万人;招生26.28万人,增加0.60万人。普通高中学校278所,招生15.99万人,在校生48.8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388所,招生10.29万人,在校生26.13万人。获得职业技术证书的人数为3.22万人,增加0.08万人。另有职工技术培训学校(机构)2812所,注册学生数73.38万人。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得到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1.6%。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招收研究生1.51万人,在学研究生4.29万人。普通高校45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26所,普通专科(高职)院校19所。招收普通本科、专科(高职)学生15.49万人,增加0.80万人,在校生50.41万人,增加3.3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由0.93万人增加到0.99万人,独立学院由0.68万人增加到0.79万人。成人高校经过调整,由17所减少为16所,成人本专科共招生6.66万人,在校生17.89万人。

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机构)2027所,在校生为36.51万人,增加1.56万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0.58万人,在校生1.77万人。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15所,各类注册学生0.64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9所,在校生2.62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62所,在校生3.11万人。民办普通初中29所,在校生4.24万人。民办普通小学16所,在校生2.60万人。民办幼儿园1872所,在园学生13.66万人。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稳步发展。全省有幼儿园为2749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为31.91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46所,招收残疾学生626人,在校生5621人。有独立设置少数民族普通高中23所,在校生2.33万人;普通初中38所,在校生1.24万人;小学96所,在校生2.76万人;幼儿园33所,在园儿童0.4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