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盐田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深圳市盐田区统计局

商业经济效益缓慢回升。区属国有、集体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9.2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商品销售毛利率18.5%,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期末商品库存总额4147万元,下降3.9%:全区商业企业实现利润9481万元,增长3.6%。

六、财政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尽管受到市区财政体制调整的影响,但区财政收入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2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预算内财政收入6.05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增幅列全市第一,创全区财政收入增幅的历史新高,并提前一年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财政目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98年的8.8%提高到10.1%(占辖区GDP比重)。税收成为全区财政收入的主体,全年税收收入5.92亿元,增长42.4%气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97.8%。从税种看,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的增长仍是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源泉,贡献率分别达33.8%利29.2%:从企业类型看,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由涉扑企业和股份制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其中涉外企业税收同比增长63.2%:从行业分布来看,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二者税收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9.7%和113.8%。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支出6.56亿元(含镇、街道办支出,下同)增长22.8%。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基建支出、科技教育经费、公检法司经费、城市维护费及增资等方面,突出了按照公共财政的方向逐步调整支出结构这一显著特征。其中建设性支出比重进一步提高,由2000年的33.3%提高为35%,而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则相对稳定,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科教投入进一步加大,占财政支出的14.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了36%。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增长平稳。2001年,在工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外贸出口也取得了较快的增长,全年实现出口总值24.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三资”企业出口23.38亿美元,增长19.6%:“三来一补”企业出口进一步萎缩,出口9363万美元,下降24.3%:一般贸易出口551万美元,下降15.1%。出口产品结构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外资引进工作成效突出。全年新签、续签“三来一补”项目31项,补充协议72项。在第三届“高交会”上成交项目20个,成交金额达26亿元,比上一届增长83.3%,引进了生物港、绿色材料谷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鑫茂、威明等一批企业大幅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445万美元,增长36.6%:协议利用外资金额6101万美元,增长24.7%。

旅游业迅猛发展。2001年,成功组织了“新世纪、新盐田”和第三届“黄金海岸蓝色盐田”旅游系列推介活动,旅游业日渐兴旺,大、小梅沙和明思克航母世界等已成为深圳市旅游热点。全区各景点全年共接待游客738万人次。辖区内宾馆、度假村接待过夜旅客14.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3%,其中,国内旅客12.78万人次,增长36.1%,国际旅客2.09万人次,增长24.1%。辖区旅游营业收入2.31亿元,增长56.7%。宾馆酒店开房率51.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八、科教、文体、卫生和治安

科技事业进步加快。2001年高交会共签订成交项目20个,成交金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83.3%:全年财政核拨科技三项经费达1260万元,高于建区前三年的经费总和:辖区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工页目)12个,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7.32亿元:成立了盐田区科技创业中心,现已入驻14家科技企业。

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1年,年末共有中、小学11所,其中中学3所,小学8所。中学在校学生2994人,小学在校学生646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13.2%。全区年末共有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086人,比上年增长3.1%。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01年全区中考总评分在深圳市名列前茅:高考本科上线率达43%,省级大专上线率达66%。田东中学等5所学校校园网己建成,新建盐田外国语小学正式开学,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正式落户盐田区。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深圳(盐田)帆板队在2001年世界青年帆板锦标赛上获女子奥林匹克航线赛C组冠军,实现了深圳市在世界级帆板赛事上金牌零的突破,在亚洲帆板锦标赛中获得男子组总排名第二和青年组冠军、女子组总排名第五和青年组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在深圳市第五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中,共获得4金4银4铜的好成绩。

卫生事业取得较好成绩。卫生系统医疗设备进一步完善;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在部分医院实行了“病人选医生”的医疗服务模式,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全区卫生工作人员376人,比上年增加3.0%。全年完成门诊量35.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8.3%:病床使用率从上年的53.1%提高到62.4%:出院病人治愈率81.0%。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指标,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9.09%,人口出生率为12.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42‰。

依法治区工作稳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建成24个安全文明小区,其中新建小区13个,升级小区11个,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建筑市场得到规范,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继续深化安全管理责任制,开展安全综合治理,全年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劳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居委会社区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中心正式运作,社会保障工作气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九、城区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全年辖区用电总量达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1%;年末实有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l4.7万吨:年供水总量2257万吨,比上年增长1.1%。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0.4%:区域环境噪声56分贝,比上年下降了0.8分贝,保持良好水平:区域噪声监控合格率达100%。建成区内园林绿化面积254.3公顷,比上年增加4.0%:建成区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4平方米,增加5.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61.7%。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和计划生育考核目标全面达标。2001年全区年末常住人口13.51万人,比上年增长9.7%,其中户籍人口2.71万人,增长2.7%:暂住人口10.80万人,增长11.6%。辖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12.28‰,自然增长率为10.42‰,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42和0.52个千分点。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9.09%,比上年提高0.6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