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截至年末,全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5家,比上年末增加14家,增长14.1%。全年专利申请量1249件,增长0.1%。其中发明专利181件,下降8.6%;实用新型专利423件,增长6.8%;外观设计专利645件,下降0.5%。共有32个项目参加第八届“高交会”,11家企业获第八届“高交会”自主知识产权证书。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各类业余艺术表演团体68个,区级文化馆1座,文化广场53个,博物馆、纪念馆3座,电影院、影剧院10座,公共图书馆1座、社区图书室98座,总藏书量57.50万册(件),电视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第二届“文博会”罗湖4个分会场交易及参观者达37.72万人次,其中,客商及专业观众13.12万人次。总成交1488宗,其中5000万元以上大宗合同(不含意向合同)成交6宗。总成交金额39.41亿元,其中,实际成交7.73亿元,合同成交6.77亿元,意向合同成交24.91亿元。 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245间(含私营和个体卫生机构),比上年末增长6.1%。其中:医院22间,妇幼保健院1间,疾病防治中心2间。设有社区健康中心46间。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81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39人,注册护士3083人。全年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完成诊疗总量728万人次,增长8.3%,其中门诊和急诊诊疗量依次为602万人次和62万人次。辖区医院入院9.66万人次;出院9.67万人次,出院病人治愈率65.0%;拥有实际床位3642张,增长1.3%。公立医院每诊疗人次费用和每出院者费用分别下降7.3%和11.4%(见表11)。辖区万人医生数、床位数分别为36人和42张。 拥有健身路径144条,其中新建36条。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11名。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调查总数的14.3%,全区国民体质测定总体合格率为87.4%,其中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为12.1%和38.9%。体育健儿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牌52枚,其中金牌20枚,银牌13枚。 十一、人口和居民生活 年末常住人口86.78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户籍人口36.6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42.3%;非户籍人口50.0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57.7%。辖区人口密度为1.11万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出生率为11.17‰,下降1.4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10.87‰,下降1.29个千分点。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1.16‰,比上年增加0.0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1.26‰,减少0.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10.33‰,增加0.38个千分点。 根据120户(含80户户籍和40户非户籍)城市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258元,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其中,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20%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6911元,下降0.8%。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6209元,增长7.8%。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1%,增加0.4个百分点;基尼系数为0.34,比上年的0.36有所降低。年末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8辆和家用电脑63台,分别比上年增加0.9辆和4.2台。年末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87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0.45平方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上涨4.2%,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8%。 十二、劳动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单位从业人员34.60万人(不含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比上年末增加2.1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34.22万人,增加2.23万人(见表12);其他从业人员0.38万人,减少0.08万人。在岗职工中从事第一产业的0.12万人、第二产业9.03万人,第三产业25.07万人。第一、二、三产业的在岗职工人数之比为0.4:26.4:73.2。全年登记新增就业岗位5.93万个,完成促进就业户籍人数4664人,年末实现“零就业家庭”归零的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1%,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1202元,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 全年办理审核退休890人,比上年下降12.7%。征收社会保险基金11.03亿元,增长31.9%。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30万人,增长13.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6.83万人,增长6.3%;参加失业保险17.66万人,增长11.6%;参加工伤保险25.50万人,增长20.7%;参加六月份开始的劳务工医疗保险5.35万人。 社区基础设施建筑面积28.18万平方米,其中社区服务设施7.75万平方米。拥有社会福利中心1所,床位250张,年末入住老人245人。社会捐助中心接收社会捐赠315万元,社会救助1920人次。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本年度特区内最低工资标准从690元/月提高到810元/月;失业保险金标准从488元/月提高到552元/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344元/月,与上年持平(见表13)。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157人,增长18.5%。 十三、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辖区土地面积78.36平方公里。年末道路总长189.2公里,立交桥16座,人行天桥34座,路灯2.12万盏。全年清运生活垃圾58.5万吨。 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5164公顷,比上年增加19公顷,绿化覆盖率为65.5%。园林绿地面积为495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150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4平方米。拥有7个市级公园和1个区级公园。全年新增总造林面积105.8公顷,其中义务植树造林面积12.4公顷。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到I级和II级的天数为353天,减少7天。其中,I级168天,减少4天;II级185天,减少3天。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由上年的1.37上升到1.59。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24毫克/立方米、0.050毫克/立方米和0.056毫克/立方米,依次增长20.0%、35.1%和下降1.8%。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74.4%,与上年同期持平。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57.5分贝(A),下降0.3分贝;交通干线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9.5分贝(A),提高0.1分贝。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4.3%,下降0.7个百分点。降水pH值范围为3.18~7.18,年平均值为4.56(全市的年均值为4.51),上年为4.68;酸雨频率88.6%,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 十四、安全 全年共发生交通(一般以上,下同)、生产安全、火灾等各类事故244起,比上年下降49.5%;死亡40人,下降18.4%;受伤132人,下降61.5%;直接经济损失794.63万元,下降18.0%。其中交通事故107起,死亡34人,受伤126人,直接经济损失549.53万元,分别下降65.8%、5.6%、62.3%和24.8%(见表14)。交通事故死亡率为十万分之三点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