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深圳市罗湖区统计局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各类学校156所,比上年增加4所。其中,成人教育学校1所,与上年持平;中学15所,与上年持平;小学有51所,比上年增加5所;幼儿园有89所,比上年减少1所。全年共招收学生25258人,与上年基本持平。毕业生人数20509人,增长8.92%。在校学生人数100989人,增长8.12%。其中,中学在校学生28240人,增长11.75%;小学在校学生56843人,增长7.17%;在园幼儿15006人,增长5.71%。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均到100%,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98.5%和85.1%。教职工人数7798人,增长3.93%。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年末有国家级学校1所、省一级学校(园)16所、市一级学校(园)31所、区一级学校(园)41所。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共成交项目66个,总成交金额为5.69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全年区财政落实科技三项经费为2680万元,比上年增长24.1%;支持科技开发项目31个,同比增长34.78%。有23个项目获深圳市科技进步奖。

九、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有区级艺术表演团体19个,文化馆1座,图书馆14座,藏书量26.5万册。全年参加演出节目1390个。文艺创作获各类奖项632个,其中国家级奖项62个,广播剧《我和肖邦的对话》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小品《反仆为主》、《喇叭声声》分别获第十届中国曹禺戏剧奖金奖和银奖,音乐电视散文《走不出外婆的眼光》、《油坊往事》在第五届全国百家电视文艺节目评比中分别获金奖、银奖,舞蹈《没有硝烟的战场》获第十一届全国人口文化奖金奖,小品《警世广告》、话剧《阳光地带》、舞蹈《放飞》均获银奖。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32个(含个体、私营),其中:医院2间,妇幼保健院1间,卫生监管所、疾病防治中心1间,门诊部(所)38间,其他卫生事业机构76间。卫生工作人员2451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医生964人,增长1.9%。卫生机构病床数420张,下降10.6%。全年医院门诊总人数136.6万人次,增长3.8%;入院总人数14385人,增长19.3%;治愈率71.6%,下降2.1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共举办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28次。在校中、小学生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0.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体育健儿获市级及以上奖牌116枚,其中:国家级银牌1枚;市级金牌34枚,银牌44枚,铜牌37枚。

十、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区居民文教区噪声平均值为54.1分贝,比上年下降0.5分贝;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域噪声平均值56.9分贝,上升0.8个分贝;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57.4分贝,下降0.6分贝。区域噪声监控合格率89.7%,下降2.6个百分点。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2.9%(按新指标统计),提高2.03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23mg/m3,增长8.7%;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45mg/m3,下降2.22%;可吸入颗粒物为0.066mg/m3,上升12.12%。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考核目标全面完成。年末常住人口76.66万人,比上年增长6.75%。其中,户籍人口31.43万人,增长5.01%;暂住人口45.23万人,增长8.0%。在户籍人口中,出生率为7.87‰,比上年降低1.2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0.90‰,比上年下降0.0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7‰,比上年降低1.46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8.9%,比上年降低0.21个百分点。

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显著增长。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5.92亿元,增长13.1%;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5678元,增长13.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4%。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4.3万人,增长58.89%;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12.43万人,增长8.09%。

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09.5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15%;年人均消费支出16315.8元,下降6.85%。恩格尔系数为29.65%,与上年基本持平。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统计数据为辖区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