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团结奋斗,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向建设现代服务强区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本区生产总值(GDP)364.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3亿元,增长2.79%;第二产业增加值60.57亿元,增长10.71%;第三产业增加值303.64亿元,增长11.7%。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15:16.66:83.19调整为0.15:16.60:83.2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微升。按常住人口(含户籍人口和半年以上暂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47579元,同比增长4.6%。按2003年底的汇率计算,本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4.06亿美元,人均GDP5748美元。 就业规模不断优化。年末全区城镇从业人员24.7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0.18万人,第二产业6.0万人,第三产业18.52万人。一、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0.73:24.29:74.98。全力落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区新增就业岗位6158个,899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年末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城区发展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服务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任务艰巨;三是城区吸引外资的竞争优势有待增创;四是人口、环境、交通、治安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城区管理水平适应国际化城市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五是就业和再就业任务日趋繁重。 二、农业 农业生产规模保持稳定。全年农业增加值531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79%。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格)16269.01万元。其中,水产业产值14456.93万元,牧业产值9万元,种植业产值1684.56万元。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145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270亩,水果种植面积8640亩,花卉种植面积1235亩。主要农产品产量中,蔬菜瓜果1597吨,水果162吨,水产品产量34664吨。 全年植树造林1500亩,全民义务植树3万株,幼林抚育230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3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8%,占本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0.12%。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12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总产值22.83亿元,增长10.79%;民营企业15.11亿元,增长20.41%;股份有限公司12.55亿元,增长11.28%;与港澳台及外商合资企业55.62亿元,增长19.31%;港澳台及外商独资企业19.95亿元,增长12.51%。从轻重工业结构看,轻工业产值83.59亿元,增长5.84%;重工业产值42.47亿元,增长42.54%。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销售产值123.92亿元,增长13.90%。工业产品销售率98.3%。 在工业总产值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34.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80%,占工业总产值的27.5%。主要产品中,电子信息类产品和塑料制品生产增长迅速,而印染布、钟表、录放音机等传统产品产量大幅下降。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6.66亿元,比上年增加17.12%;利润总额10.49亿元,增长11.85%;工业资产负债率53.54%,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10.14%,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2万元/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4.40%。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3.65亿元,比上年增长6.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1.30亿元,同比增长46.86%;房地产开发投资63.9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37个。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从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55亿元,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8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9.17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3.97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7.54亿元,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完成投资4.19亿元。政府投资力度继续加大,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笋岗物流园区市政道路建设和湖贝路拓宽工程改造基本完成,罗湖商务中心、京广软件出口基地重点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华润中心一期、莲塘片区防洪工程等重点项目抓紧实施,人民南商业区改造工程动工,万山--水贝黄金珠宝首饰产业聚集地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房地产销售市场良好。全社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8.99 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施工面积472.85万平方米,基本建设施工面积106.14万平方米;全社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3.59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155.56万平方米,基本建设8.03万平方米。商品房现楼销售面积61.84万平方米,楼花预售面积65.86万平方米;现楼合同销售金额45.91亿元,楼花预售合同金额49.15亿元。 五、商业 商品销售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5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3.85亿元,增长17.33%;餐饮业零售额27.90亿元,增长7.2%。消费档次逐步提升,消费热点突出,汽车、通讯产品、体育文化产品等持续升温,有效推动我区消费市场的畅旺。 六、财政 财政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预算财政收入13.3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1.05%,其中税收12.03亿元,增长8.52%。税收中,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增值税分别增长29.89%、21.25%、20.14%和16.92%。预算内财政支出19.33亿元,增长19.27%。财税部门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主体税种的监管,强化依法治税,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强化支出管理,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收支任务。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增幅较大。全年出口总值58.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89%。其中,一般贸易出口35.51亿美元,增长26.98%;加工贸易出口8.85亿美元,增长12.63%;其它贸易出口14.19亿美元,增长42.45%。 利用外资有所下降。全年新签合同项目283个,比上年增长1.07%;合同外资金额6.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30亿美元,下降11.17%。 旅游业持续下滑。受“非典”的影响,全年宾馆、酒店共接待过夜游客257.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6%。其中,过夜海外游客73.76万人次,下降26.5%;过夜国内游客183.35万人次,下降15.0%。过夜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21.88万人,下降33.4%;港澳台游客51.88万人,下降23.1%。酒店营业收入16.37亿元,下降20.61%。宾馆酒楼平均住房率55.1%,比上年下降12.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