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七、对外经济

外贸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451.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口总额218.43亿美元,增长32.8%;进口总额233.42亿美元,增长16.3%。

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25.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47.66亿美元,增长17.3%。从贸易类别看,一般贸易出口50.56亿美元,增长106.4%;加工贸易出口122.24亿美元,增长24.2%,其它贸易45.63亿元,增长9.9%。从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67.79亿美元,增长18.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3.55亿美元,增长14.3%。从市场看,对港澳、北美洲、欧洲和东盟的出口贸易额分别为162.10亿美元、17.18亿美元、15.59亿美元和20.53亿美元,分别增长27.5%、45.6%、32.2%和31.5%。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商务部口径)6.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7%。引进项目个数775个,增长21.5%;合同外资金额16.34亿美元,增长34.2%。外商直接投资加快向居民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等服务业领域拓展。全年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20亿美元,增长50.8%,其中房地产业外商直接投资1.22亿美元,增长129.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13亿美元,增长5.6%;第二产业外商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增长2.5%。总部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年内世界500强企业落户4家,至2005年末,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已达55家。

八、财税和金融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30.4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9.07亿元,增长16.6%,其中,基建支出10亿元,增长31.6%;教育支出7.14亿元,增长11.6%。

税收总额18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66.54亿元,增长12.9%,占本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不含简易民办)84所,比上年增加3所。其中,中学23所,增加2所,小学50所,增加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数106940人,增长1.7%;毕业生22403人,增长12.6%。年末幼儿园总数119所,比上年增加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5%。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950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全年区级财政落实科技三项经费7000万元,共支持科技项目128个。第七届高交会福田展区参展企业31家,成交项目64个,成交金额6673万美元。至2005年末,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41家,其中当年新认定65家。拥有孵化基地5.7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80余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实现了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的目标。举办了首届企业文化周、第四届铜锣湾杯外来青工才艺大赛、福田区第五届社区艺术节、第三届中国(深圳)标准舞拉丁舞国际公开赛等活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激情广场多彩福田”大型群众歌会,成功申报了200台钢琴广场音乐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创作或选送的各类文艺作品共获得省以上奖项26项,其中全国大奖2项。舞蹈《打油郎》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铜奖和新秀奖,歌曲《邻里谣》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金奖,小品《挂牌》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小型剧本一等奖,油画《2005-滑板》获第六届全国体育美术展优秀作品奖。加快推进“图书馆之区”建设,新建成社区图书馆20个,实现了区、街道图书馆之间的图书“通借通还”服务;公共藏书量309万册,增长33.7%。广播、数字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广播覆盖率达100%,数字电视转换率95%,邮政报刊亭230个。

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急处置和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4家,其中医院21家,门诊部16所,疾病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拥有病床3590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298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执业医师2891人,增长1.7%;注册护士2212人,增长0.5%。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总量937.3万人次,增长7.1%。其中,门诊量和急诊量为792.3万人次和67.9万人次,分别增长5.2%和30.1%;收治住院病人11.4万人次,增长2.7%;病床使用率86.6%,出院病人治愈好转率为92.3%。全区共有社康中心60个,比上年增加5个,服务覆盖人口超过103万人。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香蜜湖分院风湿免疫科被评为市医学重点专科,标志着这两个专科进入全市的先进行列。

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年内新增75处健身路径和160张乒乓球台,基本做到了居民走出家门5-10分钟就有健身设施。成年人体质评定总合格率94.7%,其中优秀率、良好率分别达15.9%、44.2%;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以上体育锻炼者占20.1%,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2005年我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整治有所成效。完成了凤塘河、皇岗河和福田河福田南截污工程,有效降低了深圳河及深圳湾的污染负荷。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下沙社区成为广东省第一个生态示范社区。2005年区内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达34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5.3%,比上年上升7.6个百分点;全区工业废水处理率99.8%,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100%,综合利用率7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2分贝,下降0.1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9分贝,上升0.3分贝,影响区域环境噪声的声源类型主要是生活和交通噪声。

全面整治市容环境,第七次蝉联了市环卫“双赛”优胜杯,并顺利通过了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2%,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74.8万吨。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116.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7万人,增长3.5%。其中,户籍人口45.99万人,增加3.75万人,增长8.9%,占常住人口比重39.6%。常住人口出生率9.3‰,下降0.3个千分点,死亡率0.21‰,下降0.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9.09‰,下降0.28个千分点。其中,户籍人口出生率10.09‰,增加0.39个千分点,死亡率0.57‰,增加0.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9.52‰,增加0.38个千分点。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根据140户(含户籍和非户籍)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805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9%;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5690元,实际下降1.3%;恩格尔系数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