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市等重要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四届四次全会的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发展战略,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一五”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核实,2005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GDP,现价,下同)1027.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2亿元,下降52.1%;第二产业增加值326.37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700.64亿元,增长11.7%。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90003元,增长6.9%。按2005年底的汇率计算,本区生产总值达到127.26亿美元,人均GDP11153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11865元,增长2.4%。

“十五”期间,全区经济总量翻番,跃上千亿平台,经济增长速度年平均达到13.4%,比“十五”计划预期目标高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0.02:35.13:64.85调整为0.01:31.77:68.22。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资源匮乏,制约经济发展后劲;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对经济增长拉动减弱;区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生产成本上升;城市管理、环境建设、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二、农业

农业继续萎缩。全年农业总产值619.90万元,比上年下降20.0%。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32亩,下降25.2%;水果种植面积2200亩,产值509.54万元,下降10.1%;水产养殖产值8.02万元,下降47.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8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占本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0.21亿元,增长16.6%。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5.21亿元,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229.24亿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155.09亿元,其中重工业总产值869.77亿元,轻工业总产值285.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9.4%,轻、重工业比重为1:3.0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918.80亿元,增长14.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9.5%。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07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工业产品销售率92.8%。其中,出****货值733.19亿元,增长1.9%,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为68.4%,下降0.1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37亿元,比上年下降13.7%;实现利税总额46.97亿元,下降16.4%;成本费用利润率3.8%,下降0.7个百分点;亏损面为29.4%,下降1.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39亿元,增长26.7%;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24529元,提高5.6%;工业综合效益指数224.5%。

建筑业下降。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11亿元,比上年下降29.7%,占本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3.85亿元,增长34.0%;施工面积2212.47万平方米,增长12.4%;竣工面积782.49万平方米,增长8.0%;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08481元,增长1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收缩。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01.18亿元,比上年下降22.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1.65亿元,下降31.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5.6%,下降4.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9亿元,下降13.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9.9%,增长5.2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23.88亿元,增长9.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1.9%。地铁一期、会展中心、市民广场等重大项目已基本竣工投入使用,音乐厅、图书馆、书城中心城、交通综合枢纽换乘中心等重大项目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

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15.84亿元,比上年下降33.9%,其中工业投资15.84亿元,下降29.6%;第三产业投资185.34亿元,下降21.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12.95亿元,下降6.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4.38亿元,下降67.9%;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投资10.4亿元,增长277.8%;教育、卫生投资5.51亿元,增长9.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12.92亿元,下降47.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23.55亿元,增长13.7%。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709.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4%,其中住宅394.37万平方米,下降19.5%;商品房竣工面积153.03万平方米,下降44.8%;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预售,下同)227.67万平方米,下降17.8%;商品房销售额218.54亿元,下降5.1%;商品房平均售价9565元/平方米,上涨15.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货运量1663.96万吨,客运量2191万人,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3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年末共有邮电局(所)139处;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4.53万门,增长20%;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82万门,增长35%;固定电话用户79万户,增长20%;国际互联网用户(仅包括电信)46万户,增长19.4%。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商贸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0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占本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5%。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20.72亿元,增长15.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5.52亿元,增长14.9%。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商品零售额188.72亿元,增长18.9%;限额以下商业企业商品零售额232亿元,增长12.8%。

全年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总额942.63亿元,其中机电产品及设备类199.38亿元,通讯器材类156.69亿元,食品、饮料、烟酒类58.73亿元,汽车类58.77亿元,中西药品类55.32亿元。

旅游业高速增长。区内星级宾馆已达41家,其中五星级宾馆3家;区内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8家。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74.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5%;全年规模旅游企业总收入21.90亿元,增长28.8%;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