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从化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辆11.1万辆,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客车1.59万辆(含小汽车),比上年增加3296辆,增长26.18%;货车6648辆,比上年减少50辆,摩托车8.78万辆,比上年减少807辆。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314.9公里(不含行政村道),比上年增加276.8公里,其中:国道114.4公里,省道80.0公里,县道182.2公里,乡道938.2公里。全市完成货运周转量100140万吨公里,增长86.84%;客运周转量42495万人公里,下降27.2%。 八、财政、税收、金融 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1.75亿元,比增27.8%,人均财政收入2125元,比增26.26%。在增值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高增长的拉动下实现税收入库收入9.46亿元,比增26.31%;非税收入2.29亿元,比增34.33%。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8.35亿元,比增15.3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等分别支出2.68亿元、0.15亿元、0.12亿元、2.32亿元、0.16亿元和1.89亿元,分别增长47.88%、36.6%、17.78%、5.72%、65.23%和1.85倍。 2008年全市实现税收收入2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5%,其中:国税收入(剔除海关代征及免底调库,含车购税)9.59亿元,因去年基数大(雅芳反避税和广蓄查补入库)比增1.92%;地税收入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等高增长的拉动下实现税收收入10.62亿元,比增21.94%。 在全市税收收入中:第一产业910万元,增长1.11倍;第二产业10.43亿元,增长4.23%,其中工业税收8.63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9.68亿元,增长20.08%。 金融运行稳健。在国家货币政策和股市收益不断下降影响下,我市金融市场运行保持健康平稳。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4.67亿元,比年初增长19.0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因证券市场低迷大量回流,存款余额为89.38亿元,比年初增长20.86%,增幅比上年提高13.73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6.9亿元,比年初增长35.8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16.37亿元,比年初增长10.67%。 九、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2008年,全市财政投入科技经费1534万元,比上年增长36.6%。建立广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3个,获得省、广州市科技项目立项6个,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今年有2家企业获得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到目前已认定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22家。全年专利申请量159件,比增1.27%,授权量93件,下降5.1%,其中发明专利3件。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综合指数达66.37%。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巩固和扩大教育强市创建成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全面落实农村和城镇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全市共有幼儿园50所,在园幼儿1.39万人,教职工1109人;普通小学64所,在校学生5.53万人,教职工3351人;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4.33万人,教职工2974人,其中:高中学生1.08万人,初中学生3.25万人;普通高等院校8所,在校学生5.09万人,教职工3199人。此外我市还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8所。 两基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全市参加普通高考人数3721人,总上线人数3162人,总上线率84.98%。其中:上本科线的1274人,上大专线的1888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新图书馆主体工程竣工,镇(街)文化站评估定级全面达标,建成“农家书屋”66个。文艺创作共获省级奖项2个,广州市级奖项7个。顺利完成了广州市第四次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广州市文物普查·从化市卷》编撰修改出版。成功举办2008年元旦文艺晚会、春节广场文化系列活动、从化市第18届少儿书画大赛、首届“万力杯”和谐从化外来工歌唱大赛、市第十届运动会暨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表演等大型文化活动41场次,观众达20多万人次。博物馆1间,举办大型美术书画和图片展11场,参观人数达3.8万人次,送展下基层达20多场次。图书馆 1间,年末馆内图书总藏量32.16万册,比上年增加29568册,增长10.13%,接待读者32.67万人次,图书流通10万册次。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共送电影下乡110 场次,观众1.75万人次。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2008年大力推进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成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并投入运作;中医院扩建和中心镇二甲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65间,其中医院4间,卫生院13间,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1间。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025张,卫生技术人员2578人,其中执业医师652人,执业助理医师188人,注册护士907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2008年,以迎亚运、创国优为导向,我市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举办第十届运动会暨大学生运动会。第16届广州亚运会马术比赛场馆和市体育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输送的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家、省比赛获得金牌15枚,银牌17枚,铜牌13枚;参加市比赛获得金牌18枚,银牌13枚,铜牌15枚。市体校还向省和广州市输送运动员共13名。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保持优等水平。我市积极实施“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宁静”工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优等水平。2008年,中心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平均值为0.02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值为0.024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为0.038毫克/立方米,降尘量总平均值为3.55吨/平方公里·月,降水PH值为5.65。城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38,质量级别保持优级。白天城区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2.6分贝(A)、62.8分贝(A)。流溪河地面水监测12个点24个项目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范围内。“三废”(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窑炉、窝炉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处理能力均达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08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55.68万人,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农业人口41.73万人,非农业人口13.95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74.94%和25.06%。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5。全年出生入户人口4613人,比上年增加616人,其中:当年出生当年入户3804人。人口出生率为8.34‰,上升1.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309人,死亡率5.98‰,上升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6‰,上升0.82个千分点(公安口径)。计划生育率为93.73%,比上年下降0.18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