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从化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广州市从化市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五市”发展战略,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8亿元,按价格紧缩法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13%。以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9971元,比上年增长12.33%。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36亿元,增长11.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63亿元,增长17.13%,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去年的12.69:50.29:37.02调整为12.04:49.41:38.55,第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温和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3%,其中: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36%,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中,生活消费价格上升0.92%,生产消费价格上升4.31%。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保基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人数7.7万人,比上年增长37.5%。征收各类社会保险基金2.19亿元,比上年增长45%。支付各类社会保险金6709万元,比增15.2%,其中:养老金6178万元,增长16.5%;失业金243万元,比上年减少87万元,下降35.8%;工伤保险金166万元,增长56.6%,生育保险金122万元,增长60.5%。城镇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民营经济日益壮大。到2006年底,全市共有私营、个体1.69万户,从业人员4.27万人,注册资金2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4%、14.53%、21.94%。

二、农业

农业生产态势良好。2006年,我市围绕“三农”工作,认真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带动农民发展种植业,大力发展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番薯种植基地、水果种植基地等);同时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农民的技术培训等,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21.13亿元,总量首次突破20亿元,现行价比上年增长11.24%,按价格紧缩法计算(下同),增长6.1%,实现农业增加值13.00亿元,增长6.0%。

今年我市继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对农民实施种粮补贴,鼓励农民多种粮,同时继续培育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品牌,使粮食、部分水果有较大增长,花卉生产较快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7.72万亩,比上年增加8753亩,增长2.38%,粮食总产量13.32万吨,比上年增加2951吨,增长2.2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2.75万亩,增加3289亩,增长1.01%,水稻总产量11.96万吨,增加2097吨,增长1.79%。受冬种蔬菜面积减少和5-6月份雨水过多的影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为25.40万亩,产量36.24万吨,分别减少3.28%和1.73%。荔枝产量1.93万吨,比去年减少13.19%。柑桔橙产量6475吨,比上年增长16.0%。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市花卉种植快速发展,全市花卉种植面积1.36万亩,增长138.98%。受饲料高企不下的影响,全市生猪饲养量52.58万头,比上年减少5.34%,出栏量34.25万头,增长0.13%,基本与上年持平。在三鸟价格上扬刺激下,三鸟饲养量快速发展,全市三鸟饲养量750.52万只,出栏544万只,分别增长21.05%和22.52%。渔业总产量8216吨,比上年增长11.06%。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尽管受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电力供应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市工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大力发展生产,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2006年,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07.65亿元,总量突破200亿元,按现行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25%,按价格紧缩法计算(下同),增长12.82%,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3.6亿元,增长13.1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3.23%;规模以下完成工业总产值14.05亿元,增长8.5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77%。工业能耗逐步降低,2006年,全市工业用电74766万千瓦时,增长9.58%,低于工业总产值增幅3.24个百分点。

“三资”工业是我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按经济类型分,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41亿元,比上年增长8.01%,占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6%。

工艺美术品、摩托车制造、化妆品制造业仍是我市工业的支柱行业,在我市工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居前三位的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化妆品制造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47.82亿元、34.27亿元、28.4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8%、48.47%和下降3.91%。三大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0.4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07%。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重要组成部份。

民营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9.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2%,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为38.36%,比上年上升3.15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受部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工业生产总体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效益下滑。2006年,全市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8.91%,比上年下降8.8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43亿元,比上年下降48.18%,实现利税总额10.22亿元,比上年下降20.4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产品统计目录中,有7成产品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增幅较大的产品有:摩托车86.38万辆,增长45.80%;服装5384万件,增长96.71%;电线电缆12050千米,比增61.46%;布692万米,比增57.99%;家具13.92万件,比增27.67%。但也有部份工业产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销售的影响,生产量有所下降,全市塑料制品12.48万吨,比上年下降5.19%;饮料酒3244千升,下降8.98%;中成药1779吨,下降4.87%,水泥68.87万吨,下降9.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9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3%。基本建设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份,全市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62%;随着水利工程和中小教育项目的不断更新和改造,更新改造投资有较大增长,全市更新改造投资6.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42%;在东方厦湾拿花园、逸泉山庄、雅居乐滨江花园等大楼盘的带动下,房地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3.53亿元,增长15.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9%。从登记注册类型看,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增幅较大,分别增长70.4%和2.15倍;民间投资总量虽大,但出现下降现象,2006年,民间完成投资19.83亿元,下降4.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9.7%。工业投资去年下降现象得到扭转,投资不断加大。2006年全市工业投资12.98亿元,增长54.9%,占全市投资额的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