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城市管理 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两抢两盗”等犯罪行为,2007年全年刑事立案比上年下降9.46%,其中“两抢”、“两盗”案件分别下降30.95%和22.09%。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登记在册出租屋26万余套,采集登记流动人员信息97.37万条,已登记出租屋合格率达100%。严控“两违”,全年共制止违法行为163宗、面积75万多平方米;清拆违法建设420宗、面积61.2万平方米。土地违法案件的处理结案率达到100%。结合创卫工作,取缔关闭无照经营5443户;新发卫生许可证12860份、工商营业执照21844户。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行动,整治黑网吧、打击假烟假酒、保护知识产权等,有效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2007年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5100万元。全年审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17家,新认定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2007年,我区被认定为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生物与有机功能材料特色产业基地”。2007年全区新增国家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5个。民营科技园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申请专利308项,获专利授权213项。在200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我区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 教育 教育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以成功建成教育强区为基础,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各类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2007年,全区有各类学校550所,在校学生28.19万人,教职工人数1.9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43万人。初中升学成绩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高考本科和专科完成率比市平均完成率高11个和15个百分点。培英中学、65中学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终期督导验收。 文化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推进石井桥及桥东炮楼、平和大押等文物古迹的维修,摸查申报了16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区共有文化馆(站)19个,街镇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其中特级站5个、一级站6个。区级图书馆藏书量达25万册。推动图书服务向农村延伸,指导建设了7个基层图书馆和5个“农家书屋”示范点。全年组织大型文艺演出20场,开展街镇社区文化活动120场。 卫生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投入使用,硬件建设水平居于广东省前列。新建、改建农村卫生站48间,建成镇村一体化管理的中心卫生站11间,现有的3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覆盖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89%。2007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459个,医疗病床8307张,工作人员12215人。其中,执业医师3320人,执业助理医师398人,注册护士3590人,药剂人员714人,检验人员479人。全年门诊诊疗1045.64万人次。 体育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以“迎奥运、办亚运”为载体,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的新高潮。2007年,全区承办各类体育活动216次,参加人数34万人;新增全民健身场所68处,新增体育设施完善的村居51个。我区培养的运动员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金牌1枚。 六、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人口 人口管理得到加强。2007年,全区常住人口162万人。户籍人口77.05万人,其中女性38.27万人。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 26.39万人,非农业人口50.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3‰,人口自然增长率 5.18‰,计划生育率93.6%。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人口计生工作任务。 就业 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失业人员登记数19087人,实现就业人数13803人,其中“4050”人员2560人,期末尚有失业人员5020人,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2.32%,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和转移就业人数9048人,本年转移就业人数6468人,转移就业率71.49%。全年共举办各类就业培训班355期,培训人数达23343人,其中女性14351人。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五大险种征缴金额达7.48亿元,同比增长12.5%。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大。全年查处劳动纠纷331宗,其中30人以上劳动纠纷突发事件同比下降6.25%。全面落实低保政策,全年有3845户、9086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累计发放低保金1557.3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为960名生活发生临时困难的群众发放临时生活救济金212.2万元。全区养老机构29间,床位数6025张。建成245个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和14个街道老年人防暑避寒庇护所,为208户家庭申报了“平安钟”紧急呼援系统的安装。 七、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共完成7个“青山绿地”工程,完成10个“绿色家园”项目、4个采石场复绿任务。完成林带林区绿化266公顷,新增绿地面积45.1万平方米。完成流溪河堤岸整治27.33公里,石井河堤岸整治11.52公里。积极配合市推进白云湖、北部污水处理系统、珠江西航道首期、沙河涌、新市涌整治工程。 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度,全区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在二级水平,空气污染指数稳定在良好状态。其中空气中总悬浮物为0.15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10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为0.03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41毫克/立方米。空气中降尘量为4.7吨/月.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建成烟控覆盖率100%。 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074.77万吨,其中化学耗氧量排放量855.63吨,悬浮物排放量为599.45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为72.4亿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371.42吨,粉尘和烟尘排放量95.3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 进一步实现噪声控制和管理。全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1分贝,达到二类区标准;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3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96%。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有一部分是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的白云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