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广州市白云区统计局

大企业拉动作用明显。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76家,共实现产值290亿元,增长20.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9.4%。五大支柱行业完成产值215.44亿元,增长13.7%。其中,电气机械制造业产值105.4亿元,增长30.7%;皮革制品业产值39.6亿元,下降14.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25.94亿元,增长5.3%;塑料制品业产值24.36亿元,增长4%;通信设备制品业产值20.15亿元,增长8.3%。

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56亿元,增长16.8%,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9.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产品产值居前四位的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产值38.18亿元,增长18.1%;新材料技术产品产值18.46亿元,增长12.2%;生物医药技术产品产值9.79亿元,增长9.4%;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品产值5.48亿元,增长19.3%。

园区工业和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民营科技园、江高私企区和荔湾白云工业区合计实现产值32.5亿元,增长46.3%。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全区工业平均增幅高16.1个百分点,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6%。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3.8%,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亏损企业242户,下降2.8%;亏损企业亏损额4.01亿元,下降14.9%;实现利润13.88亿元,增长17.9%;实现利税总额27.65亿元,增长15.2%。

工业能耗水平进一步下降。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万元工业总产值电力消耗同比分别下降4%和2.8%。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服装6857万件,皮鞋4857万双,机制纸及纸板2.75万吨,配混合饲料23.14万吨,中成药3.2万吨,塑料制品16.55万吨,水泥454万吨,汽车5496辆,眼镜1325.51万副。

2、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2006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58.7%。全区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9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55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5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31万平方米。工程结算收入15.85亿元,利润总额0.74亿元。

四、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持续增长。2006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种植业产值21.47亿元,增长8.3%,畜牧业产值14.71亿元,增长1.4%,渔业产值4.61亿元,增长20.5%,林业产值1.12亿元,下降8.5%,农业服务业产值5.89亿元,增长3.7%。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0.18万亩,下降1.8%;总产量3.66万吨,增长1.4%。蔬菜产量90.36万吨,增长6.1%,其中,食用菌产量1.44万吨,增长1.2%。花卉种植面积1.34万亩,增长1.6%。全年水果产量0.97万吨,下降19.5%。2006年末牲猪存栏量14.3万头,三鸟存栏量839万只,全年牲猪出栏量44.84万头,三鸟出栏量4293万只。水产品产量4.53万吨,增长27%。

农村物价保持平稳。2006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02%。其中,生活消费价格指数99.4%,生产消费价格指数104.0%。在九大类生活消费商品价格指数中,食品类比上年上升2.8%,衣着类下降2.8%,居住类上升2.4%,家庭设备用品类上升0.3%,医疗保健类上升1.1%,交通通讯类下降3.7%,文教娱乐用品类下降0.34%,服务项目下降6.8%,其他商品上升17.3%。

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五通”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村村通公交和通有线电视任务;完成58条自然村通水泥公路,新增水泥公路40.5公里;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工作全部完成。农村工业加快发展,四个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71.95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江高镇工业增长36.5%,太和镇工业增长24.5%,钟落潭镇工业增长20.9%,人和镇工业增长17.4%。

五、对外经济

全年商品进出口总值53.81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其中,出口总值16.74亿美元,增长1.3%;进口总值37.07亿元,增长58.1%。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5.31亿元,增长18.7%;加工贸易出口8.91亿元,下降16.1%。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12.6亿美元,下降4.3%;内资企业出口4.14亿美元,增长23.2%。

出口市场居前三位的是:香港4.55亿美元,增长7.9%;美国4.29亿美元,下降17.2%;欧盟2.6亿美元,增长8.6%。前三位出口额分别占全区出口总值的27.2%、25.6%和15.5%。出口额增长较快的地区有:泰国增长72%;俄罗斯增长70.6%;东盟增长30.8%。

进口商品主要有:车辆等运输设备26.04亿美元,增长1.1倍;塑料橡胶及制品3.56亿美元,增长3.1%;机电音像设备及零件2.42亿美元,下降5.6%。

出口商品主要有:鞋帽3.19亿美元,下降25.7%;机电音像设备及零件3.14亿美元,增长15.7%;杂项制品2.7亿美元,增长1.9%。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66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0992万美元,增长42.1%;实际利用外资7599万美元,增长13%。

六、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2006年,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和医疗五大险种合计征缴金额达6.65亿元,同比增长20.1%。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失业救济金和养老金按时发放。加快推进城镇失业人员、农转居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2006年末尚有登记失业人数6157人,失业人员就业率72.2%。全年举办农村劳动力培训班151期,参加培训人数1.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74.3%。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着力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全区教育强镇数量达到100%,被正式授予“教育强区”称号。全区共有学校529间,在校学生27.05万人,教师1.8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万人。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重点推进以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入驻企业科技企业已达11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3家。2006年,全区科技三项费用投入4897万元,增长16.6%。通过积极引导和培育,全区新增国家重点级新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2项;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企业4项。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白云风采”文化品牌。全年组织各类文艺演出25场;放映电影共230场,观众超过23万人次;送书下乡3220册;收缴盗版音像制品1802万张,盗版书刊6.07万册;取缔非法电子游戏机室15间,查处黑网吧5间,有效地净化了区文化市场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