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广州市白云区统计局

2006年,是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一年来,白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扎实推进和谐白云建设,顺利地实现了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1、经济总量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初步核算,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85.47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9亿元,增长5%,拉动全区经济增长0.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66.28亿元,增长17.5%,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8%,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90.61亿元,增长13.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4%,拉动经济增长9.15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9%、28.4%和66.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724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7369元,约合4700美元。

全区经济总量约占广州市的10%,居越秀区(1049.89亿元)、天河区(1047.5亿元)和萝岗区(687.51亿元)之后。增长速度比广州市(14.7%)低0.5个百分点,居南沙区(47.3%)、萝岗区(18.1%)和天河区(14.8%)之后。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均列全市各区县第四位。

2、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区完成税收总额65.51亿元,增长18.6%。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9.96亿元,增长18%(扣除国资收益增长10.13%)。其中,国税收入4.59亿元,下降2.6%;地税收入12.59亿元,增长21.7%;其他收入2.78亿元,增长49.9%。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4.61亿元,增长13.5%。其中,教育支出3.88亿元,公检法司支出3.81亿元,城市维护费支出2.38亿元。

3、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2006年,全区职工年人均工资33564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企业27948元,增长11%;事业单位46804元,增长9.4%;机关单位67799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8元,增长10.7%,其中工薪收入15209元,增长20.4%。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06元,增长14.9%,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4825元,增长12.2%。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衣着类支出增长35.3%;交通通信类支出增长32.5%;居住类支出增长28.6%;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长27.3%。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073元,增长8.8%,其中工资性收入5005元,占纯收入的62%,增长15%;家庭经营收入1591元,下降10.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60元,增长3.8%,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2796元,增长12.7%。

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11辆,彩色电视机156台,家用电脑86台,摄像机13台,照相机87台,移动电话225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6.7辆,摩托车127.5辆,家用电脑47.5台,空调机53.3台,移动电话202.5部,彩色电视机125.8台。

4、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按投资项目统计,200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59亿元,同比迅猛增长86.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0.89亿元,增长1.6倍;更新改造投资额54.71亿元,增长1.7倍。投资额居前三位的项目分别是:南方航空公司飞机租赁投资44.77亿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投资17.41亿元;白云机场二期投资13.68亿元。

从三次产业来看,全年第一产业投资0.13亿元,增长24.6%;工业投资14.08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投资169.39亿元,增长94.2%。

城区建设力度加大。全年累计城建总投资3.81亿元,新增道路总长4.25公里。三元里村、棠溪村、槎龙村等3条市级“城中村”改造试点村的改造规划已全部完成,“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全力打造“蓝天碧水绿地”生态城区,认真做好石井河、流溪河等重点河涌堤岸及绿化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推进石马桃花公园、106国道绿化等项目建设,新增绿化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

二、第三产业

1、交通运输业

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全区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2006年,全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19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1.7%,拉动经济增长4.51个百分点。全区已办理营运证的货车24279辆,全年公路货运量达1499.69万吨,货物周转量25124.8万吨/公里。机场货运吞吐量82.45万吨,增长9.9%;机场旅客吞吐量2619.96万人次,增长12%。

2、商业

2006年,全区实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7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拉动全区经济增长2.21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79亿元,增长13.1%。其中,批零贸易业营业额257.1亿元,增长14.1%;住宿餐饮业营业额42.69亿元,增长7.5%。

从商品主要类别看,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85.07亿元;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9.5亿元;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9.13亿元;日用品类零售额2.48亿元。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86.99亿元,增长18.4%。其中批发额421.39亿元,增长19.2%。2006年末,全区亿元以上市场22个,成交额323.28亿元,增长36.5%。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成交额243.44亿元,增长28.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13.16亿元,下降11%;日用品类8.99亿元,增长32.3%。

3、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加快发展。2006年,全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0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6.61亿元,增长13.5%。房屋施工面积518.3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3.5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44.58万平方米,增长14.8%;销售金额97.24亿元,增长54.6%;平均房价6725元每平方米,同比上涨34.7%。

4、其他服务业

其他服务业平稳增长。2006年全年实现增加值6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5%。全区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08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95亿元,增长13.5%;利润总额1.56亿元,下降16.5%;上交税金2.36亿元,增长37%。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完成帽峰山森林公园景观大道绿化工程和帽峰山森林公园一、二期道路工程的验收工作。2006年全年共接待游客游客37万人次,收入171万元。

三、第二产业

1、工业

工业生产运行平缓。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完成工业总产值587.4亿元,增长1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41.59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产值145.81亿元,增长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