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广州市荔湾区统计局

10、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003年,全区配合市开展“都市热浪”周末广场文化活动,共演出12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举办了“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艺宣传”、“6.26“国际禁毒日”、“南粤四大美人会西关”联欢晚会文艺演出,承办了“永远的辉煌”——第五届中国(广州)老年合唱节文化广场展演荔湾专场汇报演出,向群众奉献了一套套丰盛的文化大餐,丰富和活跃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在不断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中,我区始终坚持“打防结合,经常性管理和集中行动、专项治理相结合,重拳出击,全面整顿,务求实效”的原则,出动扫黄打非执法人员62次,390人次,收缴非法出版物4880册,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4万张,罚没非法电子出版17079张,取缔无证经营的游戏机室5间,网吧6间,影吧5间,取缔查处无证演出场所4个,“三乱”摊(游贩)36个,共处理违法违规行为253宗,有效地维护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

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继续稳妥推进。2003年,我区加强卫生工作管理,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做好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26个,实有医疗病床1959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47人,其中执业医师1538人、执业助理医师96人、注册护士1554人。在区内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服务网络,为困难人士提供了基本医疗服务。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2003年,我区积极推进“体教结合”工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培育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到2003年底止,我区体育运动人口占总人口的46.2%,经常参加体育人口总数达23.64万人;以群众体育进入社区为切入点,完成了荔湾体育馆进行加层改造,改造后的体育馆占地面积2863.4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800平方米,是一个集体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的体育馆;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人才辈出,在第5届城运会上,荔湾籍运动员获得了6金3银5铜的好成绩,我区被省授予“体育贡献奖”;积极做好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至2003年底,我区积极培训了81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名,超额完成市交予的任务;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体育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有85.2%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中级以上教练达56.25%。

11、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3年年末,全区常住户籍人口520044人,比上年减少1483人,下降0.28%。人口出生数2857人,出生率5.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2.35‰,计划生育率98.04%,连续13年完成市下达的人口计划和计划生育指标任务,我区先后被评为“国家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首批“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劳动就业形势保持向好,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全地区从业人员120562人,比上年下降6.9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为64.72%,其中特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56.57%,分别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和15.2个百分点,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积极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和措施,为3711名从事社区公益性岗位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资助346万元,为462名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就业扶持和就业安置费64万元;全区参加养老保险71789人,按可比口径增加4524人,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2.4万人,实现了100%社会化发放的目标;参加失业保险57038人;参加医疗保险24356人,参加生育保险14200人,参加工伤保险27828人,全年社会保障经费支出达2500万元,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2003年,全区职工工资总额为348256.5万元,比上年增长4.94%;职工年平均工资27687元,比上年增长13.7%。

注:1、原“国内生产总值”改称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户口计算。

2、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3、本公报数据为全地区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