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广州市荔湾区统计局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商贸文化旅游区的总目标,抓住机遇,克服困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2年全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862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0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81万元、595260万元和12902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6%、1.91%和13.79%,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04:31.56:68.40。

区属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区属国内生产总值413087万元,比上年增长12.1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81万元、67963万元和34444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6%、11.25%和12.39%,由于增加了第一产业—农业,使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二、三产业(比重为17.00:83.00)调整为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0.17:16.45:83.38)。

二、农业

农业生产增长较快。2002年市政府将大坦沙岛划归我区管理之后,我区新增了第一产业。200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为1288万元,比上年增长30.05%,农业增加值为681万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0.17%,比上年增长2.06%。蔬菜产量达9203吨,比上年增长32.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速度放缓。2002年,全地区工业增加值526328万元,占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7.90%,比上年增长2.13%。工业总产值934524万元,下降0.21%。

区属工业生产保持增长。2002年,我区狠抓聚龙、江高等工业区的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尤其是重视吸收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落户工业区,促使我区工业在城区的发展受到环境限制的情况下,突围而出,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143264万元,比上年增长9.75%;工业增加值40400万元,增长8.98%;工业出口产品产值9460万元,增长9.08%;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16%,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企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2年,规模企业32家,工业总产值107333万元,比上年增长24.33%;产品销售收入110388万元,增长22.92%;实现利润总额6851万元,增长94.60%;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7.35%,比上年提高36.45个百分点,比历史最好水平的1993年还高出15.13个百分点,创下我区历史新高。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地区建筑业增加值68932万元,比上年增长0.48%,区属建筑业增加值为27563万元,增长14.45%。建筑业单位施工项目个数73个,单位工程竣工个数62个,工程结算收入11841万元,下降74.50%。

四、城市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

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大。2002年,我区继续抓住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社会资金完成了上下九步行街广场北牌楼建设工程和广场中部及北侧的地面铺装工程。在广场北牌楼悬挂了江泽民总书记当年视察步行街的大型画像。在西关风情区内放置了多组反映西关民俗特色的雕塑。康王路于去年5月1日实现全线通车。市政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改造和维护,全区共改造道路144180平方米,人行道43825平方米,市政排水管网8022米。使区内低洼地段的“水浸街”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城区绿化面积继续扩大,种草皮和地被植物28227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3329平方米。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果。我区侨苑、沙面、桃源、南京路4个小区评为区级“绿色社区”,其中站前街侨苑小区更成为广州市首批六个市级“绿色社区”之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200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达75780万元。比上年增长44.11%,其中房地产投资达42723万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6.38%,增长15.14%,商品房销售形势好转,年末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为33197平方米,销售额14523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4.79%和29.96%。

五、贸易业

市场消费趋向稳定,餐饮业生意兴旺。2002年,全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553万元,比上年增长7.05%,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2%;商品销售总额6467014万元,增长5.96%。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4391万元,增长10.5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7%,商品销售总额1709132万元,增长10.89%,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销售总额149304万元,增长68.67%。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外出就餐已成时尚,餐饮业营业额每月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餐饮业营业额达96213万元,增长71.50%。全区现货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82199万元,增长0.13%。

六、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增长势头强劲。2002年,我区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出口,努力拓展新的出口渠道,使全区外贸出口形势大好。全区外贸出口总值完成62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61%。其中内资企业出口1673万美元,增长3.98%,三资企业出口4593万美元,增长81.97%。实际利用外资3360万美元,增长18.56%。

七、财政

财政收支平衡。2002年,我区以加强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为核心,大力开展协税护税,依法理财工作,顺利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全年一般预算收入47040万元,比上年增长8.95%;全区一般预算支出103187万元,增长6.46%,其中区安排的一般预算支出88889万元,增长6.22%,低于收入增幅,实现预算收支基本平衡。

八、私营和个体

私营、个体经济不断发展。2002年末,全区私营、个体工商业户19441户,从业人员29111人,比上年分别增长0.64%和4.10%;注册资金86876万元,增长30.01%;全年销售收入542046万元,增长13.82%。我区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催生了西城、埃信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的私营企业,在2002年广州市认定的10家民营科技企业中,我区就有6家企业榜上有名,私营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成绩显著。2002年,我区科技工作以“全面提升、点上突破”为目标,全区焕发科技新气象。全区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科技立项84项,其中两个项目已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美晨公司的“现代中药年取分离技术与装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被列为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化重大专项。建立了拔尖人才管理库。信息化工作取得突破,全区新建公共网络光纤1800公里/芯,11万多户家庭完成了宽带网的接入,网络普及率达19个/百户。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和“全省科委系统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