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是我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我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商贸文化旅游区发展目标,不断加大“商贸升级、旅游带动、科教兴区、环境优化”四大战略的实施力度,大力推进“一街、二路、三园、四区、八场”和一批特色专业街的发展格局,抢抓机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区成功创建了有中医药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省体育先进区;荣获全国数字化城区示范区和全国地市电子政务应用综合奖、第七届“全国游泳之乡”;保持了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和省双拥模范区四连冠,市双拥标兵区五连冠的光荣称号。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据初步统计,2004年,全地区生产总值21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4%。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完成0.06亿元,比上年下降43.33%;第二产业增加值83.00亿元,比上年增长4.78%;第三产业增加值13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9%;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0.03:30.28:69.69调整为0.03:38.48:61.49,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03个百分点和9.6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 2004年,我区进一步调整完善了街道协税护税考核机制,全面加强税源培植和零散税源代征代管,千方百计组织收入,确保区财政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全区一般预算收入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3%;一般预算支出10.76亿元,比上年下降1.20%。 第三产业 商品销售大幅增长。2004年,全地区商品销售总额959.41亿元,比上年增长26.3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销售总额798.28亿元,限额以下企业商品销售总额161.14亿元。 社会消费稳步增长,餐饮业增长较快。2004年,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76亿元,比上年增长8.00%。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零售额36.24亿元。全年零售额超1000万元的零售企业有25间。2004年,全地区餐饮业营业额1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0%。 市场交易活跃。全区现货交易市场有148个,成交总额5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5%。八大专业市场成交额4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68%。其中,成交额居前两名的是水产品专业市场和鞋及鞋制品专业市场,其成交额分别为14.37亿元和7.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3%和2.25倍。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4年,全地区工业总产值142.43亿元,比上年增长6.40%,工业增加值76.59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工业产品销售率99.5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工业总产值139.43亿元,比上年增长6.80%。居全区工业前三名的行业是烟草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工业总产值为67.06亿元、15.71亿元和12.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1%、5.54%和3.77%。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90.01%,比上年增长13.63%。 建筑业加快发展。2004年全地区建筑业增加值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4%。建筑业总产值2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8%;工程结算收入3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第一产业 农田不断减少,农业生产降幅较大。2004年,我区可耕作农田不断被征用,耕地面积从上年的1361亩减少到515亩;全区农业总产值0.10亿元,比上年下降43.57%;农业增加值0.06亿元,比上年下降43.33%,占全地区生产总值的0.03%。蔬菜产量为6760吨,比上年下降42.91%。 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出口较快增长。2004年,全区外贸出口总值85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40%;其中,内资企业出口32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倍;三资企业出口529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5.70%。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全区实际利用外资58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2.80%。 民营经济 2004年末,全区民营企业有18561户,比上年增长5.90%;民营企业从业人员6.69万人,比上年增长21.10%;注册资金2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0%。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1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0%;完成销售收入187.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0%。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04年,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54.60亿元,比上年增长68.70%;其中房地产投资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0%,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39.71%,比上年下降16.8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从以房地产投资为主向多元化投资方向发展。2004年全区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为32.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9.90%;商品房实际销售金额为18.32亿元,比上年增长94.60%,显示我区的商品房销售情况较好。 城市建设 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区环境。2004年,我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和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规范管理的步伐,进一步巩固提升了“两个适宜”的文明城区形象。完成了和平路、恩宁路、龙津西路以及荔湾路等9条道路的路面和设施改造。全区新增道路面积9330平方米,维修改造道路面积1.51万平方米。 城市绿化 积极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建设,建成了西焦公园和大坦沙河沙绿化广场、四九亩小游园等5个绿化广场,占地面积达4.30万平方米。全区共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2.71万平方米。全区新增绿地面积14.08万平方米,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5.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0%。 危房改造 积极推进危房改造。市、区投入资金1.14亿元,提前一个季度全面完成2002年在册危房改造任务,共改造危房817幢,改造面积9.7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600户、5000多人。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环境质量监测指标均有所好转。全年全区环境保护投资2714.40万元,环保投资指数为2.68%。噪声环境质量持续良好,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值57.10分贝,比上年下降0.10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1.47%。全年大气总悬浮颗粒年平均浓度0.18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26毫克/立方米,两项指标均达到环境功能区指标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