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磐安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工作成效显著。成功举办10个大项、15个小项的全县第五届运动会,有力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年组织较大规模的全民健身活动项目3个。新农村体育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建农村篮球场19个,门球场4个,乒乓球室13个,健身路径22条。全县室外全民健身公园、广场24个,举办全民健身活动8次。尖山镇率先创建省级体育强镇。 中小学体育达标锻炼率98 %。体育彩票发行额达1640余万元。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结核病、肠道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合作医疗政策逐步完善。完成疾控中心建设。农民免费健康体检24690余人,两年一次参合农民体检率达74.9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72元,并调整起付线,增加门诊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5%,报销率占比为3.6%。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8个,妇保院(所、站)1个,床位604张,医生(含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99人,注册护士143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96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172850人。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54‰以内。十、环境保护和城市公共事业 生态公益林建设平稳推进。全县森林面积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5.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8.6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52.1公顷,封山育林面积3596公顷,其中本年新封面积104公顷。生态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获得“省绿化模范县”和“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称号。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完成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全县9个乡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预验收、7个乡镇被命名为省、市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县通过验收。污染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全县共削减二氧化硫19.70吨,年削减率为8.2%,超额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全县共削减化学需氧量22.18吨,净削减30.48吨,达到削减5.9%的目标。城市空气质量良好,据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07年3月13日至12月31日的285天当中,县城空气环境质量良好以上的天数为280天,占总数的98.3%。水环境总体良好,据县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磐安县各断面水质总达标率为94.2%。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点67个、乡镇垃圾中转站7个,实施82个偏远山村生活垃圾“三就地”处理。建成台口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污水输送系统和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 城市公共事业稳步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4476万元。园林绿地面积达156公顷,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达173公顷。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达55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69公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3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达374万吨,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177万吨,城市居民用水人口3.24万人。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380吨。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保障和社会公共安全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出生2296人,其中:男1793人,女1103人,男女出生性别比108:100。全县出生率11.05‰,人口自然增长率5.1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40元,增长13%。据城市住户调查资料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7元。全县在岗职工平均人数21378人(不含私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0387.8万元。其中:机关单位职工平均工资36755元,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39144元,企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9997元。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835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4%。完成6个集镇供水和135个村饮用水项目建设,总投资达3600多万元。新建农村移动通讯机站89座,新开通手机信号133个行政村。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032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15个,失业人员再就业71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4%。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400人、医疗保险13603人、工伤保险21548人、生育保险4033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510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1002人,基金支付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全年享受社保待遇人员达15924人,发放社保金4275万元。人才工作不断加强。全年新增高级人才40人,中级职称人才125人,初级职称人才392人。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96名,企业管理人才435名。 民政福利事业协调发展。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覆盖面达到2.4%,继续位于全省前列。完成改造114户低保户、无房户安居工程。全年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597户4966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3160户4304人;城镇低保对象为238户643人,敬老院在院老人为329人。全年发放保障金600万元。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共救助困难群众566人,发放救助金122.66万元。其中,为全县城乡低保对象拨付新型合作医疗保险金14万元,下拨救灾救济款356万元。县慈善总会共计资助在校特困大学生29人计5.8万元,资助特困高中生40人计4万元。全县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社会福利床位数50张。 社会安定和谐。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主动开展领导下访,认真落实重要信访件领导包案处理制度,平安边界等工作被全市推广,平安磐安和信访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平安磐安”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县连续12年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刑事发案总数同比下降0.6%,七类严重恶性案件发案数为90年代以来最少的一年。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提供的数据。 (3)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 (6)本公报中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为全部单位,但不含私营。 (7)本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由相关单位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