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长丰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6 合肥市长丰县统计局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深化各项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据统计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00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27万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61150万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53830万元增长12.0%。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快工强县的发展战略初步显现.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1.0:25.7:23.3调整为50.0:26.6:2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低,工业化水平还不高,经济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等.

二、农业

种植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内部结构日趋合理.2002年种植业总播种面积256.15万亩,增长5.0%,其中粮食作物面积增长1.8%,油料作物面积增长9.9%,蔬菜面积增长10.9%,蔬菜生产在精细品种增加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种植业复种指数达189.1%.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重由上年的64.6:35.4调整到:62.6:37.4.

粮食作物大幅增产,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总产量56.23万吨.比上年增长43.8%,其中秋季粮食产量47.82万吨增长59.1%;全年棉花产量6010吨,增长22.5%油料产医6.17万吨,下降17.9%.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造林面积39564亩,业育苗3022亩.新建、扩建绿色长廊244公里.

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62599吨,比上年增长2.8%,长风畜禽公司“春然”牌猪肉获得安徽省无公害猪肉认证;水产品总产量23726吨,比上年增长28.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0.8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全年农村用电量5227万千瓦时.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04.0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32160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361万元,增长35.9%.实现工业增加值43564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增速比上年同期快2.0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9%,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星通橡塑、新马客车、海螺二期工程等一批工业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县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OO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7.1,产品销售率为91.8%;实现销售收入67226万元,增长25.0%;利税总额5560万元,增长47%;亏损企业亏损额518万元,下降15.1%.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586万元,比上年增长89%.全县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69万元;施工工程个数306个其中投标承包个数115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8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6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705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1786O万元.增长52.2%;城乡集体单位投资12179万元,下降6.1%.江汽工业园、双凤工业区变电所、中谷公司元一高尔夫有限公司当年分别完成投资1250万元、1300万元、16OO万元和6600万元.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2002年全县实际利用县外资金4.85亿元增长195.7%,到位资金项目246个,其中,二产项目113个,占46.0%;三产项目100个.占40.7%.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发展继续加快.2002年全县运输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1124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增速比上年快5.8个百分点.全县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477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O%,旅客周转量1107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7.5%.邮电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总量10106万元,比上年增长24.4%;年末市内电话户数16731户,比上年增长12.7%;农村电话户数86865户,比上年增长22.8%.移动电话40187户,比上年增长130%,互联网用户达3303户,比上年增加2723户.

六、商业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2年全县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良好,城乡居民购买力增强,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18万元,比上年增长7.1%.分城乡来看县城17234万元,增长12.1%,县以下38784万元,增长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6049万元,增长9.4%,餐饮业2613万元增长34.0%.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5312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31万元.增长4.3%,营业税、增值税等税种增长较快.财政支出26822万元,增长4.5%,保障了全县经济和H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9273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9213万元.其中,企业存款17744万元增加204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6092万元.增20026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419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7152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41267万元.增加2087万元;中长期贷款12575万元.增加4775万元.

保险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县保险系统保费收人2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116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883万元.赔款和给付825万元,比上年下降0.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646万元,人寿险业务赔款支出179万元.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O2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55所,在校学生7.02万人;职业中学12所,在校学生1.O3万人;小学331所,在校学生I1.02万人;幼儿园58所,在园幼儿7497人.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3.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3.5%.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8%和0.2%.全县教职工总数7708人.其中,专任教师7075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末,全县共有专业剧团1个,电影院、影剧院4个,图书馆1个,藏书5.8万册,文化馆1个,文化站3O个.全县行政村和村民组广播通播率分别达95.1%、88.2%.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医疗条件继续改善.2002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1个.卫生机构人员数1O36人.其中医院、卫生院39个.拥有床位614张卫生技术人员872人,其中:执业医师240人.执业助理医师127人.注册护士1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