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磐安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持续高温干旱等种种严峻考验,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二超三赶五翻番”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富县”战略,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农业产值出现较快增长,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消费市场运转平稳,外贸出口强劲增长,财政收入继续高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51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8.59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13.0%。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三大产业结构比例由2002年的24.4:50.0:25.6调整为2003年的22.6:51.9:25.5,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1.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4.4%,比上年增加了1.9个百分点。 二、 农 业 农业产值增长较快。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96亿元,自1997年以来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达10.9%。种植业结构继续得到有效调整,粮经比例达0.81: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1.69万亩,比上年减少6.6%;粮食产量3.64万吨,减2.9%。经济作物面积则略有增长。2003年全县经济作物面积为14.43万亩,比上年增长1.4%,其中药材(不包括木本药材)6.37万亩,增长4.9%;蔬菜4.56万亩,增长2.0%。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态势。全年生猪出栏5.04万头,比上年增长1.2%;肉类总产量5256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猪肉4723吨,增长0.5%;禽蛋产量602吨,增长16.9%;蚕茧产量257吨,增长1.9%。 200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农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6434 -2.9 药材 9317 4.5 食用菌 2079 1.2 茶叶 1564 0.6 水果 9829 7.4 肉类 5256 3.3 其中:猪肉 4723 0.5 禽蛋产量 602 16.9 蚕茧产量 257 1.9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以国债项目造林为抓手,全年完成国债项目人工造林4538亩,低效防护林补植、封育改造2200亩,中幼林抚育20901亩。扎实做好百里绿色长廊建设,在长廊内完成人工造林3409亩,并把绿色长廊内的25万亩山林全面列入生态公益林范围,完成公路绿化19公里。切实做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全面实施了40.3万亩生态公益林,其中示范性公益林10.1万亩。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通过第二次全面普查,查清古树名木5176株,全部建立了档案。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完成土地开发项目13个,整理土地1.2万亩,建成标准农田7500亩。三曲里电站基本完成大坝主体工程,2.6公里隧道全线贯通,厂房、线路工程基本完成。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51万千瓦,增长3.7%。农用小型拖拉机1249台,农用运输车1652辆。农用化肥施用量(折标)1.76万吨,增长1.2%。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0.1亿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8.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46%和26.21%,增长速度创下1996年以来的新高;实现工业增加值7.37亿元,同比增长21.0%。出****货值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工业品出****货值12.2亿元,同比增长26.15%,出****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31.7 %。来料加工业继续深化。2003年全县累计参与来料加工人数2.9万人,新培养经纪人178人,发放加工工资3786万元。工业小区建设取得突破。全县各类工业区(包括金磐开发区)新开发面积2493 亩,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7亿元,建成标准厂房6.1万平方米。新进工业区企业86家,完成销售产值11.47亿元。金磐开发区完成新开发土地面积1392亩,基础设施投入1.01亿元,上缴税收6025万元。 规模企业进一步扩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99%,比全县平均水平高6.53个百分点;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3.91%,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金磐电动工具公司更是迈上年销售产值超亿元的台阶。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22亿元,同比增长17.0 %。全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1.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6.57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47.13万平方米。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16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3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3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增速比上年提高了29.7个百分点。农村私人投资6479万元,增长16.7%,其中农村私人建房投资6170万元,比上年增16.9%。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亿元,增长61.0%,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977万元,增长188.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816万元,比上年增长40.3%。 生态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县城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海螺山休闲度假区、行政中心等9个详细规划编制,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已通过市政府组织的技术鉴定。重建了北镇桥,新建城市道路1680米,面积1.38万平方米;投资390万元,建设了文溪休闲长廊2550米;投资450万元,埋设了排水排污管5840米;历史街区改造全面启动,拆迁居民44户、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邮电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运输邮电业增加值8994万元,增长12.0%。 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诸永”高速公路顺利通过“工可”审查;40省道二期改建工程全面开工;磐新公路改建工程通过初步设计会审;冷双公路改建工程进展顺利;乡村康庄工程全面启动,“一纵三横”和高速公路连接线为干线、乡村公路为基本网络的发展蓝图初具雏形。全年累计完成交通设施建设达1.3亿元。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2003年底共有电话用户55779户(包括小灵通),比上年增加8012户;其中市话用户26905户,农话用户28874户。电话主线普及率达26.8部每百人,其中县城88.1部每百人,农村16.3部每百人。全县共有移动电话用户4.3万户,互联网用户1579户。 旅游事业得到发展。经受“非典”考验,旅游业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1%,旅游收入增长52%。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基本摸清家底,挖掘出“大盘山药谷”、“茶场庙”、“百丈潭”等新的旅游资源。加快风景区建设,夹溪十八涡景区已正式对外开放,高姥山旅游区开始建设,大盘山昭明景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花溪与夹溪分别投入资金400万元和600万元,修建和完善了游步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