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金东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在各级各类文艺比赛中取得了历史性的好成绩,由我区文艺骨干参加的小组唱《山茶花》在省首届组唱比赛中获创作金奖、表演银奖;朱占幸阳的童声独唱《小猴过河》获第六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三等奖。施光南、施复亮故居,艾青故居,孝顺严氏宗祠三处文保单位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保单位,我区源东乡、孝顺镇被命名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 体育事业上新台阶。首次承办了市六运会大型体育赛事——第六届运动会“金东杯”柔道比赛,成功举办了金东区第二届中小学生篮球赛,举办了各镇乡(街道)机关、学校、医院、厂矿等许多小型的体育比赛。积极参加了大众体育部的长跑、航模、嗒嗒球比赛项目和竞技体育部的散手、武术套路、柔道、跆拳道、摔跤、举重比赛项目,共获金牌18块,银牌30块,铜牌25.5块,列各县(市、区)代表团金牌榜第四名,并获得全市第六届柔道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摔跤团体总分第二名和举重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区51家社区服务站运行正常,89.2%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13所,卫生防疫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床位267张,卫生技术人员569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2005年全区出生人口3300人,出生率10.98‰;死亡人口1962人,死亡率6.53‰;人口自然增长率4.45‰。年末总人口30.12万人,比上年增长5.29‰,其中,非农业人口2.62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44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7元,比上年增长10.6%,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增长10.8%,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9.8%。 民政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区拥有种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所,社会福利床位数580张,五保对象682人,签订五年供养协议682人,供养率100%。入院院民579人,户院挂钩54人,集中供养率9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全区共有低保对象3405人,其中城镇90人,2005年共投入资金340.6万元,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开展助困、助学、助医、助房等多元化救助活动,共发放救济款17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882人次。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区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人数大幅度提高。到2005年末全区参加农保人数7.36万人,累计农保基金3100万元。失地农民保障得到加强,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村达到58人,参保人数30880人,累计发放养老金和生活补助8168人,共1204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