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金东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总量翻番两个目标,突出金东新城区、金东经济开发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大重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开放带动、城乡互动”四大战略,“十一五”发展开局良好,国民经济在转变增长方式的轨道上加速运行,统筹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进展良好,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4.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1.74亿元,增工作16.0%;第三产业增加值勤15.27亿元,增长12.5%。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046元(按2006年均汇率折算为2264美元),增长12.6%。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4.5:56.9:28.6变化为13.7:58.3:28.0,分别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提高1.4个百分点和下调0.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27亿元,增长26.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33亿元,增长工23.5%。全年财政支出4.56亿元,增长10.6%,其中区级预算支出3.05亿元,增长5.8%。 二、农业 2006年全区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46亿元,比上年增长工3.7%。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区总播种面积23.65万亩,其中粮食插种面积为7.88万亩,总产量为3.12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6.0%和4.1%;果用瓜种植面积1.52万亩,产量为2.11万吨,分别增长38.2%和18.5%。油料播种面积为1.78万亩,产量为0.2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9.5%;蔬菜播种面积为6.90万亩,产量10.9万吨,分别增长17.9%和14.5%;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94万亩,下降12.4%。 林、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1519亩,其中迹地更新面积600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649亩;封山育林面积14.95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9866吨,增长18.1%。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30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猪肉1.68万吨,增长3.7%。牛奶产量4.03万吨,比去年下降12.0%。全年生猪出栏26.41万头,增长11.2%;家禽出栏359.61万只,下降7.16%。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10万千瓦,比上年末下降9.9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210吨;农村用电量2.26亿千瓦小时,增长25.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4.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7.77亿元,销售产值66.26亿元,分别增长38%和3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23.2亿元,增长14.4%,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35.1%。 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全区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5945万元,研发经费达到31948万元。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4.25亿元,增长42.0%,新产品产值率6.3%。 工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列入省考核的七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15.7分,比上年下降2.6分。1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05亿元,增长15.2%,其中利润0.75亿元,下降13.8%。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区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37亿元,比上年增加14.4%。建筑施工面积75.7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38.7万平方米。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77万元,利税总额309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2006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8亿元(包括在本区投资但不在本区统计的房地产项目),比上年增长3.5%,增速回落8.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86亿元,增长8.4%,回落8.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年限额以上非国有投资24.3亿元,比上年增68.7%,占限额以上投资的71.4%。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7亿元,下降17.4%。 重点工程进展缓慢。2006年全区20项重点项目(29项子项目)完成投资8.1亿元,仅占计划投资的58.95%。 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7亿元,比上年下降17.4%。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0.7万平方米,竣工3.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2.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7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0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93亿元,增长33.7%。在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限额以上企业累计实现销售9.77亿元,增长79.3%。 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全年完成外贸出****货值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完成进出口总额232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自营出口22189万美元,增长47.%。 外资利用不断优化。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合同外资额5042万美元,下降14.7%;实际到位外资4203万美元,增长13.5%。 六、交通、旅游和环境保护 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十八里、二仙桥两座大型立交已建成通车;总投资4200万元,全长3.7公里的03省道傅村段改建工程路线,主线基本完工;全区乡道砂石面改造路线27条,共计53.27公里,总投资1920.5万元。绿色通道成效显著。完成国、省道绿色通道建设8.53公里,县、乡道绿色通道建设26.3公里。 旅游业势头良好。全区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05万元,比上年增长19.56%。 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施金华江流域“碧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指导70余个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开展区级生态村的创建,着重在14个村开展了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项目工程已基本完成。孝顺、澧浦两镇进一步加大生态镇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省级生态镇创建,并通过市生态办预验收;曹宅、岭下、赤松三镇已通过市级生态镇验收。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以巩固实施“高标准、高质量”义务教育为目标,走教育强区之路。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53所,在校学生2.56万人。其中小学37所,在校学生1.63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14所,在校学生9092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9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6.5%,升入优质高中占高中段招生比例达到8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