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荣成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0 威海市荣成市统计局

1999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以“产业升级”为主旋律,以改革促调整,以升级促发展,全力实施“科教兴市”、“海上荣成”、“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使我市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适度的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1999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持续偏紧,各种困难和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的复杂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有力地保证了我市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初步统计,199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4.66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74.95亿元,同比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长16.4%。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99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强。

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坚定、有序的步伐。1999年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我市的多项改革经过精心安排,陆续出台;继平稳、有序地进行了镇级机构改革后,又成功地实行了“镇区合一”;机构改革的胜利完成,有力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同时又促进了其它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改革继续推进。通过大力深化改革,促进了企业制度的创新。年内共对271处企业进行了改制,改制面累计达到87%以上。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在建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又建起了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了职工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99年共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1231人,再就业率达76%以上。

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一些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暴露出来。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产业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改投入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后劲;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外贸出品乏力,利用外资难度加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比较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减缓,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农业

1999年,我市各级各部门继续把农业生产摆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要求,农业进一步强化了产业化建设,使我市的农业生产在大旱之年仍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9.6万吨,花生总产3.9万吨,果品总产11.78万吨。99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55.78亿元,同比减少6.5%;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34.1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林业生产和绿化工作稳步发展,1999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550公顷,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平稳发展,99年末达到34.9%,比去年略有提高。畜牧业生产继续平稳增长,肉、奶、蛋等副食品生产基地均有较大发展。

针对海洋捕捞资源持续衰退,生产成本上涨,水产品价格低迷的不利形势,1999年,我市在严格控制捕捞规模、实行捕捞业“零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海水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的投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名优海珍品养殖和“海洋三品”加工,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的根本转变。99年全市渔业总收入15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11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和8%。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高效农业”格局初步形成。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3%;农用拖拉机5.13万台,同比增长60.8%;排灌机械动力达16.6万千瓦,同比增长36.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9240公顷,比上年增长1.4%;农村用电量12792万千瓦小时,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1999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3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比上年增长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按照“膨胀支柱骨干行业,发展资源优势行业,开发高新技术行业”的结构调整思路,工业继续实施了一系列跨世纪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为工业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99年我市的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7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工业总产值达411.1亿元,同比增长19.0%;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增长8.5%。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又有了进一步合理的调整。1999年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130.3亿元,同比增长7.9%;重工业产值130.6亿元,同比增长9.0%。

1999年我市持续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170.4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税18.7亿元,同比增长9.2%;工业产品销售率由98年的94.6%提高到99年的95.6%;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算)达68629元/人,增长10.3%。全年用电量共计84257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46710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8.2%和10.2%。

1999年我市企业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年内共对271处企业进行了改制,改制面累计达到87%;同时,通过联合、兼并、转让等途径,有选择地对全市的10个项目进行了资产重组,盘活低效闲置资产3.2亿元;另有32处企业已进入破产程序,估计破产额也可达3亿元以上。在企业改制紧张有序进行的同时,我市的企业上市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这就为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999年我市为保证扩大投资,启动内需政策的落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并启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大跨世纪重点工程,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强化了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民经济的同步发展。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755万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43681万元,同比增长8.2%;市属以上集体经济完成投资9910万元,同比增长22.5%;镇、村完成投资115307万元,同比增长22.0%;个体、私营经济完成投资21986万元,同比增长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