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荣成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九九八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入开展“机关形象建设年”、“改革攻坚年”和“招商引资年”活动为总抓手,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国民经济在内外交困的逆境中继续保持了健康、适度、快速的发展势头。初步测算,1998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45.82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7.34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市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正常。 一、农业 1998年,我市各级各部门切实把农业生产摆到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按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要求,农业进一步强化了产业化建设,加大地膜覆盖、间作套种、果品套袋和良种工程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农业生产继续保持了良性的发展势头。全年粮食总产39.6万吨,花生总产8.98万吨,同比分别增3.9%、14.6%;果品总产21.96万吨,同比减少5.0%。农业总产值72.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6.3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5.1%和8.6%。 林业生产和绿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1998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267公顷,是去年的4.8倍。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平稳发展,98年末达到34.9%,比去年提高4.7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肉、奶、蛋等副食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规模。 1998年,渔业生产按照稳定捕捞规模,调整养殖结构,突出精深加工的要求,将海洋“三品”开发作为头号工程,培植起了“达因”海洋生物药品、“鸿洋神”深海鱼油丸、“高绿”牌盐渍海带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的产品品牌。这些品牌的取得,有利地带动了渔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101.9万吨,增长10.7%;渔业总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9.0%。 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高效农业”格局基本形成。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4%;农用拖拉机3.19万台,比上年增长0.6%;排灌机械动力达12.15万千瓦,同比增长45.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8710公顷,比上年增长0.1%;农村用电量12846万千瓦小时,与去年基本持平。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乡镇企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1998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3850元,比上年增长8.6%。 二、工业和建筑业 按照“膨胀支柱骨干行业,发展资源优势行业,开发高新技术行业”的结构调整思路,工业重点实施了市属工业十大系列跨世纪重点工程和镇村工业十大重点项目,为今后工业的产业升级奠定了可靠基础。同时,也使我市工业经济在困境中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达7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工业总产值达368.2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市属增长9.9%,镇办增长16.0%,村办及以下减少2.6%。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生产结构又有了进一步合理的调整,998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131.1亿元,同比增长15.0%;重工业产值160.2亿元,同比增长14.4%。 1998年,我市加快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调整生产结构,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1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实现利税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15.6%;工业产品销售率由97年的的95.6%提高到98年的97.4%;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算)达63783元/人,增长24.2%。全年用电量共计77885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42385万千瓦时。 1998年,是我市改革力度最大、改革效果最好的一年。年内共有1031处企业完成了改制,改制企业累计达到1989处,改制面达95.1%。同时,通过联合、兼并、转让等途径,全市各行业的低效存量资产得到有效盘活。 1998年,按照国家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共完成投资额16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国有技术改造项目50个,完成投资额22809万元,同比增长2.9%;镇村完成投资额8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9%。 三、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586.26万元,增长32.3%,全市26处乡镇及908个行政村全部开通了国际国内直拨电话。年内国际及港澳台长话达15.82万次,国内长话达964.13万次。年末市话交换机容量达4.46万门,增长16.1%,农话交换机容量达6.13万门,增长20.9%。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客货运输量明显增加。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442.5万吨,与去年增长15.1%;周转量70480.7万吨公里,比去年增长10.4%;完成客运量319.1万人,周转量29000.2万人公里,崐分别比与去增长14.5%和6.3%;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5.6万吨,比去年减少4.3%。 四、国内贸易 按照进退并举、强公活民的要求,商业流通业在稳固国合流通业主渠道地位的同时,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来培植,通过配套完善鼓励政策,强化市场建设,优化管理服务,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止去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多户,私营企业发展到483家,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9万人。同时,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也使我市的市场日益繁荣稳定。全年可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3.1亿元,比同期增长13.2%。 集市贸易成交额稳步增长,专业集市贸易市场不断扩大。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81254万元,比上年增长0.2%,年末拥有各类集贸市场达62个。 五、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1998年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招商引资年”,各级各部门切实把招商引资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转变招商引资方式,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强三资企业管理,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有权企业数量等措施,使我市的招商引资和出口创汇在对外经贸大环境极为严峻的形势下,继续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02.1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4.1%;自营出口创汇4.9亿美元,增长25.9%;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创汇4.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1.7%;有权企业出口创汇8147.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9.9%。332家开业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5.1亿元,创利税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0.9%。年内劳务出口人数达310人,分别输出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