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荣成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0 威海市荣成市统计局

荣成市统计局

2006年2月20日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实施“五个三”战略为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使全市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全市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实现了新突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综合实力稳居山东县级首位。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7.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55亿元,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9.42亿元,同比增长21.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09亿元,同比增长15.8%。第一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1%和27.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1.4%,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达12.8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88亿元,年均增长16.7%,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

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2005年制订出台了针对农民和非公费医疗优抚对象两个群体的保障救助政策,在威海市率先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7%;全面兑现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1145万元。一举夺得了“省级文明城市”、“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和“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等殊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第三产业发展不快,今后尚需认真加以解决。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农村经济增长较快。2005年粮食总产达26.52万吨,花生总产7.97万吨,果品总产14.9万吨。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1.41亿元,同比增长9.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44.4亿元,同比增长17%。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更大突破。2005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470公顷,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平稳发展,2005年末达到30.2%,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畜牧业发展良好。全年共新增奶牛2000多头,存养量达到2万头;肉、奶、蛋等副食品生产基地均有较大发展。

渔业平稳增长。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以好当家、西霞口集团等为示范带动,有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洋捕捞、名优养殖、精深加工、港口海运全线突破,2005年,共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25万吨,同比增长1.6%;实现渔业总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14.1%。

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4.85万千瓦,同比增长4.8%;农用拖拉机7.87万台;排灌机械动力达5.56万千瓦,同比增长5.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2130公顷,同比增长1.1%。农村用电量12982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强市”战略强力推进。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3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58.8亿元,同比增长37.5%。实现工业增加值207.2亿元,同比增长22.6%。

“十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0.8%,比“九五”时期提高4.7个百分点。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完成轻工业总产值528.8亿元,同比增长35%;重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同比增长40.7%。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花岗石板材、交流电动机、服装、机制纸增长较快,增幅均在60%以上。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799.6亿元,同比增长36.3%;实现利润42.2亿元,同比增长45.9%;实现利税61.3亿元,同比增长39.8%;工业产品销售率由2004年的98.9%提高到2005年的99.4%。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共计148054万千瓦小时,工业用电量达105795万千瓦小时,同比分别增长16.3%和35.2%。

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全年共完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7.1亿元,同比增长60.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6%,比上年提高了3.63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较快,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3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4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05年,规划实施的145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速度和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倍受各界关注的“三电三路”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顺利跻进国家和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市共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87491万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城镇规模以上完成投资额1242362万元,同比增长30.7%,农村规模以上完成投资额645129万元,同比增长15.7%;房地产开发投资55088万元,同比增长10.5%;个体、私营经济完成投资468157万元,同比增长17.8%。

“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23.4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6倍。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48.8%,比“九五”时期提高32.7个百分点。

五、运输、邮电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明显加快。2005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779万元(不包括移动通讯),增长12.3%;全市13处镇、6个街道办事处及所有行政村全部开通了国际国内直拨电话。年末交换机总容量达25.26万门,同比增长4.1%。

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客货运输量明显增加。全年完成货运量750万吨,同比增长29.3%,货物周转量11797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7.4%;完成客运量725万人,周转量50848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9.9%和30%;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37万吨,同比增长54.2%。

六、国内贸易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到2005年底,全市注册个体工商户数达13764户,私营企业户数2879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92731人;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49亿元,增长33.4%。全年个体私营企业共上缴税金15292万元,同比增长16.8%。

消费市场日益繁荣稳定。2005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5.2%。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3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5倍,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