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荣成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0 威海市荣成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施第三轮“108”工程为总抓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使全市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2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环境趋紧和国内需求不旺、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等诸多困难,市委、市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加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有力地保证了我市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初步测算,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0.66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3.9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36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1.28亿元,同比增长1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02亿元,同比增长16.96%。第一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16.5%和28.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5.0%,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达8.3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经济结构调整收效明显,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大量涌现,农业、渔业、三产、民营经济实现了既定的发展目标;乡镇撤并和村改居工作顺利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

企业改制继续推进。通过大力深化改革,促进了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创新。截止到2002年底共对1170处企业进行了改制,改制面累计达到78%以上。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深化。在建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开通了再就业服务热线的基础上,“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的政策顺利实施,全市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

二、农业

2002年,农业按照规模调大、品种调优、龙头增强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全年粮食总产达27.5万吨,花生总产8.16万吨,果品总产12.38万吨;狠抓了规模开发和产业经营,全年共完成调整面积10.4万亩;2002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61.36亿元,增加值36.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4.3%。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更大突破,2002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3100公顷,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平稳发展,2002年末达到27.7%。

畜牧业发展较快,全年共新增肉牛1300多头,奶牛4200多头,牧草面积猛增到2.5万亩;肉、奶、蛋等副食品生产基地均有较大发展。

渔业,针对近海捕捞资源持续衰退,生产成本上涨的不利形势,2002年,我市继续把大洋渔业、名优养殖和精深加工作为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有效推进了生产规模化、养殖集约化和市场国际化。全年共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20万吨,实现渔业总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11.7%。

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9.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2%;农用拖拉机5.78万台,排灌机械动力达5.99万千瓦,与同期基本持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8780公顷,同比减少0.9%;农村用电量9663万千瓦时,减少31.0%。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初步测算,200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43亿元,同比增长6.7%;农民人均纯收入4658元,同比增长5.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市工业紧紧围绕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加快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步伐,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步伐。初步测算,全年我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14.8亿元,同比增长14.8%,工业总产值达到476.7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97.1亿元,同比增长20.2%。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又有了进一步合理的调整。2002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224.8亿元,同比增长23.9%;重工业产值172.3亿元,同比增长15.7%。

2002年,我市继续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299.5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利润22.48亿元,同比增长18.98%;实现利税29.46亿元,同比增长18.5%;工业产品销售率由2001年的95.3%提高到2002年的96.7%;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算)达88578元/人,增长12.0%。全年用电量共计96842万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达55939万千瓦小时,同比分别增长3.2%和3.6%。

2002年,我市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收到显著成效。20个上市资源企业已全部按照证监会的要求进行了内部机制理顺,其中成山轮胎、好当家集团的上市申报材料已上报国家证监会审核,俚岛水产集团公司的境外上市,也完成了股份公司改制。年内又有50处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革或二次改制;扎实推进了17个市级重点重组项目,重组资产标的额达4亿元;有76处镇村企业实现了资产重组,重组资产总额3.9亿元;所有这些都极大激发了我市企业活力,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002年,我市“108工程”的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目前,“108工程”已完工82项,正在建设并达到工程进度的16项,两项合计占工程总量的93.4%,其中农业、海洋与水产、内资内贸、财政金融四大项全部完工;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的7项。连续三轮“108工程”的顺利进展,大大强化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8585万元,同比增长66.3%;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33881万元,同比增长108.0%;城镇集体经济完成投资额10967万元,同比减少30.0%;房地产开发投资20010万元,同比增长6.3%;个体、私营经济完成投资34100万元,同比增长14.5%。

四、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446.6万元(不包括移动通讯和寻呼),增长20.1%;全市15处镇及所有行政村全部开通了国际国内直拨电话。年内国际及港澳台长话达21.98万次,国内长话达1734.2万次。年末市话交换机容量达7.12万门,增长7.4%;农话交换机容量达15.02万门,同比增长8.1%。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客货运输量明显增加。全年完成货运量542.2万吨,同比增长7.3%;周转量8889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5.4%;完成客运量500.6万人,周转量34776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4.3%和3.8%;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9.8万吨,同比增长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