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盐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20 嘉兴市海盐县统计局

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38.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2.5%;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下降1.8%。境外入境人数5554人次,增长3%。其中,外国人5033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521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02万美元,增长1.1%。全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0.27亿元,下降1.8%。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保持一定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105011万元,增长1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051万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支出60658万元,比上年增长18.3%。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9.33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27.46亿元,比年初增加13.29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6.14亿元,比年初增加9.6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90.62亿元,比年初增加5.79亿元。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78.08亿元,比年初增加11.81亿元,同比增长1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得到较快发展。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661万元,比上年增长52%。全县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1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新增4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59家,新增1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21家,新增8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17家。全年经县级以上科技部门鉴定科技进步奖39项,新增5项,其中市级11项。受理专利申请230件,增加146件,增长1.7倍;授权专利124件,增加54件,增长77%。全县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58项,成交金额760万元,比上年减少53%。全县每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2人。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县有小学50所,在校学生31278人,教师1377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20564人,教师1289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达到99.99%,小学、中学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96%,初中升学率为100%。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627人。全县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2109人,输送高职(单考单招)438人。

全县共有13875人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证书的自学考试。全县拥有幼儿园43所,在园幼儿9357人,教师448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20千册,增长5.8%,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数7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县有线电视用户8.6万户,增长17.8%,有线电视入户率89.2%,同比增长10.8%。

体育事业蓬勃展开。全县有体育场、馆356个(包括学校、企业),当年我县体育健儿在市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96枚,增加26枚,其中,获得金牌18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县共举办县级和乡镇运动会263次,增长4.8%。

卫生事业稳步前进。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1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村级卫生机构95个。医院、卫生院病床数1133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097人,其中:医生545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22%,卫生厕所覆盖率88.7%。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县建设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接受验收。开展了生态创建工作,全县有生态村13个,比上年增加6个。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环境噪声达标区8.11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45.3平方公里。环境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9122万元,比上年增长3.9%,生活污水处理率70.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64302人,比上年减少288人。其中,女性人口183139人,占总人口的50.27%。全年出生人口2502人,出生率为6.87‰;死亡人口2831人,死亡率为7.77‰;迁出人口3635人,迁入人口36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全县计划生育率98.68%,已婚妇女综合节育率91.8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017元,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42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0681元和5719元,分别增长1.7%和15.9%。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家庭人均购建房支出达到2838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39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829元,人均居住面积64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6%和35.9%,因物价上升和进餐馆消费增加,均比上年有所上升。年末每百户城镇和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分别为5辆和1.3辆。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城镇从业人员48505人,增长8.9%,一、二、三产从业人员分别为415人、37291人和10800人;城镇在岗职工45996人,增长8.1%,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1520人,增长2.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42000人,与上年持平,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324人,发放失业保险金454.9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0413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数为81493人,均增长2.4%;有48108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其中有职工34279人,分别增长9.9%和10.8%。全县低保对象已从上年的4599人增加到4627人,其中城镇655人,农村3972人,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405.3万元,增长3.5%。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家,床位数863张,比上年增长42.6%,安置人数达233人,增加6.4%;社区服务设施从上年的40个增加到63个。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等一些人均指标按年平均户籍人口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