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宁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旅游总收入达3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共接待国内游客338.68万人次,增长14.3%;接待海外游客4.01万人次,增长52.6%。旅游外汇收入(包括商品创汇)4596万美元,增长3.5%,其中商品创汇3019万美元。 七、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7.72 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实现邮电业务收入5.59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市公路(乡道以上)通车里程达669.31公里。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308万吨,比上年减少2.8%;货物周转量160951万吨公里,减少3.4%,其中,公路20876万吨公里,增长12.1%,水运140075万吨公里,减少5.3%。全年客运量2302万人,增长11.0%,客运周转量68947万人公里,增长3.0%。 年末市话用户16.47万户,农话用户 16.06万户,分别增长18.5%和1.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9万户,增长38.7%;年末互联网用户达6.31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8.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7亿元,增长17.8%。全年财政支出14.01亿元,增长11.4%,其中农业支出1.19亿元,教育支出3.12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5.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43亿元,增长17.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14亿元,增加18.66亿元,增长13.0%,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25093元,增长12.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6.9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02亿元,增长23.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9.18亿元,增加29.0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6.47亿元,增加8.50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21.15亿元,增长16.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837.38亿元,增长16.0%。货币投放额16.23亿元,增长6.7%。 全年保险业承保总额691亿元,比上年增长50.2%。保费收入35099万元,增长2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297万元,增长4.0%,人寿险保费收入26802万元,增长29.4%。全年保险机构保险赔款支出6289万元,增长2.2%。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城区面积扩大到26.7平方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1.31%。全年新增自来水供水管道58.25公里,总长已达397.6公里。天然气利用工程全年完成管网敷设30公里,总长度达120.5公里。全年实施污水管网工程50公里,总长度达147公里。市区新建道路9.3公里,面积33.81万平方米,完成城南大道(海新路至南北大道)、林荫大道桥、文宗路南延等城建工程。 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污染控制两个重点,全年共审批新、改、扩建工业建设项目280个,计划环保投资1700万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全市污水集中处理总规模达16万吨/天。至2006年底建立起1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镇和44个市级生态村。有2家医院、3家饭店和4家企业分别创建成为省级绿色医院、绿色饭店和绿色企业。有19个社区和43所学校创建成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建成“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1个。 十、教育、科技和文化 年末全市拥有小学76所,普通中学30所,职业高中4所,幼儿园94所。小学在校学生45487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9%。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8507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上升至95.09%。职业高中在校学生4576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808人。年末电大在校学生4587人。学龄前儿童在园幼儿数16090人。参加普通高校升学考试报名 4380人,上线3987人,上线率达91.03%。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全年报考6551人次。全年农村共有9.54万人次接受了各类文化技术培训。 年末全市有嘉兴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嘉兴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拥有嘉兴市级民营科技企业118家,比上年增加8家,全市科技型企业队伍已达165家。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4万人,比上年增长8.1%,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6865人,增长10.0%。 全年财政科技投入6441万元。科技成果中经各级批准鉴定62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嘉兴市级科技进步奖27项。列为国家级新产品6只,省级新产品98只。2006年申请专利近500项。全年经认定登记和网上技术市场签约技术合同85项,合同金额842万元。 全市共有文化馆(站)13个。全年艺术表演场所演出场次571场。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3.80万册、件,比上年增长8.0%。有电影放映单位16个,全年电影观众50.04万人次。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年出版《海宁日报》310期,发行量558万份。 十一、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25个。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213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04人,注册护士643人,有医疗床位1665张。年末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6.3万人,参保率已达92.2%。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7%,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6.69%。 体育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建了26个居民健身苑(点)。全年在省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获得国家级金牌5 枚、省级金牌32枚、嘉兴市级金牌196枚。全年举办单项体育赛事42项,成功地承办了国家级赛事5项,主要有鲁能杯乒超联赛、全国U-17足球比赛、全国新闻界网球赛、全国排球职业联赛等。全年共组织全市性群众体育活动42次,参加比赛运动员12563人次。镇、街道和体育社团组织群众体育活动113 次,参加各类体育竞赛的运动员达4.6万人次。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6.99‰,死亡率6.39‰,自然增长率0.60‰。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7.87%。年末户籍总人口646141人,其中,男性为320101人,女性为326040人。 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8236元和875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和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2197元和6631元,增长11.7%和10.9%。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与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4.9%、38.3%和26.7%;农村居民居住类、衣着类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9.8%和29.2%。2006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分别为35.43%和35.39%。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64.93平方米。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种劳动力交流专场52期,提供就业岗位6.05万个,开展再就业培训32期,使2350人次得到了专业技能培训。年内共安置城镇失业职工5665人,全市登记失业人数41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