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及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5449万元,比上年增长15.0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45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5.09%,;餐饮业零售额25038万元,比上年增长16.99%,其他行业零售额4712万元,比上年增长3.38%。年末全区共有3个超亿元市场,成交额3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0%。 全年进出口总额755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出口570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进口184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倍,三项指标增幅连续十二个月保持全市第一位,出口大于进口386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在全区进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为459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出口额319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进口额139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4%。 表2:2006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表 单位:万美元 指 标 总 量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额 75515 60 出口额 57089 50 其中:一般贸易 43009 43 加工贸易 14078 99 其中:机电产品 12053 27 纺织服装 19772 64 进口额 18426 104 其中:一般贸易 7901 103 加工贸易 6112 105 其中:机电产品 7855 127 出口大于进口 38663 37 当年批准境外投资企业3家,累计11家。 全年纺织服装出口197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占总出口额的34.6%;2006年全区共有出口企业171家,比上年增加了53家。信诺、恩龙、恒诺和豪杰4家企业列入全市出口50强,这4家企业2006年共出口16343万美元,占全区出口的28.6%。 出口列全区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阿联酋、香港、俄罗斯、加拿大、韩国。 进口列全区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台湾、美国、韩国、马来西亚、德国、意大利、泰国、香港、新加坡。 全区新批外资项目51个,比上年减少3个,合同利用外资30136万美元,到位外资3455万美元; 增资转股项目2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个,新增合同外资5467万美元,到位外资1187万美元;减资项目15个,减少合同外资5751万美元。全年共计合同利用外资 29852 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4%,实际到位外资952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05 %;全区外资到位率31.9%。 新批合同外资单体规模590.9万美元,比上年提高 108.4万美元。总投资1000万美元(含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1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个。 引进汽配项目6个,合同外资2177万美元,机械项目5个,合同外资582万美元,电子信息项目6个,合同外资8320 万美元。同时大力开展三产领域的招商引资,引进现代商贸中心、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共引进三产项目10个,合同外资8823万美元,占了新批项目合同外资总数的 29.3%。 六、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37亿元,比上年净增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6%,其中区级预算收入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3%,在区级预算收入中,工商税收3.2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3%,农业税收0.17亿元,比上年下降55.13%,罚没收入0.42亿元,比上年下降1.28%。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8%,在全年的支出中,科技三项费、农业支出、林业支出增速较快。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73亿元,比年初增长16.1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25亿元,比年初增长16.45%;各项贷款余额62.65亿元,比年初增长16.10%。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拥有普通高中2所,全年招生674人,在校生1720人,毕业生545人;初中7所,全年招生4626人,在校生12705人,毕业生3717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4.04%,初中入学率为99.98%,巩固率为100%;小学44所,全年招生3620人,在校生25876人,毕业生5619人,小学毕业生升学比例达10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幼儿园32所,全年招生3490人,在园幼儿8691人。 2006年有4所中学、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完成新建和扩建工作,1 所学校完成改造工程,14所中小学完成校舍维修工程,新建塑胶田径运动场1个,竣工教学用房2.6万平方米,其中改扩建0.8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达2780万元。全区学校添置949台计算机,新增71套多媒体,2所学校新装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新建和改建计算机教室16间,9所学校对实验室进行了改造。2006年全区撤并小学5所,教学点6个。 全年全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294万元,比上年增长32.17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1453.6万元,比上年增长26.14%,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2.72%提高到2.94%。其中本级财政科技拨款916.4万元,比上年增长33.02%。 年末全区拥有区级以上的技术研发机构38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7家;国家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1家,国家级检测中心1家,市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行业技术)服务中心4家。 年末拥有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66家,省级高新技术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全年列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4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53项,市级41项,区级49项。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6个,举办展览21个,组织文艺活动157次;拥有放映单位7个,全年放映场次1200场。 2006年启动了“百村文化长廊”建设年活动,举办了“欢乐大过年”百名农民摄影比赛,“歌颂共产党、描绘新农村”农民画创作大赛,第二届乡村民间艺术展示擂台赛。成功组织了农民画对外交流和宣传活动,秀洲农民画分别赴法国、英国、日本进行交流展览。 2006年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627件,有221件作品在市级以上单位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17件,省级45件。年末全区共拥有镇业余艺术团3支,农民业余艺术团10支,村文体团队125支。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区群众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共获金牌35.5枚、银牌23枚、铜牌19枚。积极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区中小学校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9.83%,其中优秀的1.76万人,良好1.52万人。 社区体育稳步发展,亚都、秀和、佳恒3个社区成立了体育指导站,组建了社区腰鼓队、健身球操等7个体育组织,形成了一个体育健身网络。 2006年举办了全区第六届运动会,历时八个月,共举行大众体育部9个代表团参加的9个项目和青少年竞技部28所中小学参加的10个项目的比赛,参赛人次达6050人。秀洲区的羽毛球队在市六运会上获得团体冠军,在省十三届羽毛球比赛中,选手们获得了三枚铜牌,实现了羽毛球在省比赛中的历史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