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步增长。200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3亿元,同比增长9.50%,比“九五”期末增长78.20%,年均增长10.65%。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0.03亿元,同比增长18.08%,2005年全区两大亿元专业交易市场成交额为35.04亿元,同比增长3.42%。餐饮业日渐红火,实现零售额2.14亿元,同比增长15.53%。 对外贸易继续扩大,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高,招商范围扩大。2005年我区招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区委区政府在年初确定了加强产业招商的思路,加强了委托招商网络建设,为了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招商系统化,出台了相关行业鼓励政策,成功举办了6场形式多样的国内外招商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开放性经济的快速发展,软硬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05年,全区新批外资项目54个,与去年同期持平,引进合同外资26053万美元,到位外资3346万美元;增资转股企业25家,比去年同期减少2家,新增合同外资5338万美元,到位外资1833万美元;减资项目6个,减少合同外资540万美元,结转到位外资4959万美元。全年共计合同外资30851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0138万美元,合同外资同比增长7.23%,实际外资同比下降14.57%;全区外资到位率32.86%,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合同外资单体规模482万美元,同比提高43万美元。电子、机械、汽配等我区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引资步伐加快、优势凸显,以上三个行业在总量中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了12%、9%和9%。积极推进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共引进三产项目6个,涉及到进出口贸易、物业管理、商贸中心以及工业地产等领域,引进合同外资5154万美元。 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5年全区进出口总值46243万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37223万美元,同比增长72%,进口9020万美元,同比增长6%。进出口同比增长、出口同比增长均在全市排名第一位,出口在全省的排名中上升了8位。美欧日香港成为我区主要出口市场;纺织服装出口跃居我区第一大出口商品,全年纺织服装出口12062万美元,同比增长92%;出口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全区共有出口企业12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家。2005年全区有3家企业进入全市出口50强,即浙江信诺进出口有限公司以出口5289万美元,排名全市第20位,礼恩派(嘉兴)有限公司和浙江豪杰金属家具有限公司分别以3371万美元和2560万美元排名第33位和47位。 六、财政金融 2005年全区财政实力继续增强,财政收入依然保持稳步增长,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3亿元,比上年净增1.98亿元,同比增长27.63%,其中区级预算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36.09%,在区级预算收入中,工商税收2.45亿元,同比增长28.71%,农业税收0.38亿元,同比增长5.03%,罚没收入0.43亿元。同比增长1.49倍。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4亿元,同比增长37.64%,在全年的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工业交通等部门事业费、科学支出及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速较快,分别达到2.95倍、1.27倍、1.90倍、1.11倍和3.09倍。 2005年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部门继续加强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金融监管,积极利用信贷杠杆刺激经济增长,金融运行基本保持平稳。200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12亿元,比年初增长14.2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90亿元,比年初增长20.57%;各项贷款余额53.97亿元,比年初增长9.87%。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教育强区”创建成果,教育强乡镇比例已达到100%;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撤并6个班以下农村小学5所;积极推进高标准“普九”工作,全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小学升初中比例为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65%以上;积极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建立和健全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管理检测、评估制度;加快发展成人教育,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开展各类成人培训。2005年底,全区共有普通高中2所,初中9所,小学49所。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已达4.32万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73万人,中学在校学生1.59万人。成人、幼儿教育全面推进。学龄前儿童在园幼儿数达8787人。 2005年,我区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全区科技工作中重点推进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联合,通过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技术培训、共建创新载体等多种形式,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005年是秀洲区科技工作的“科技合作交流年”,重点组织开展了“百家企业进高校、百名教授秀洲行”活动,达成科技合作项目近30项,2005年秀洲区与浙大、上海交大成立了“浙大-嘉兴制造业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秀洲分中心”。至2005年底,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5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注重以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新产品开发计划来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全年列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1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0项、市级35项,区级46项。 八、文化、体育、卫生和社会保障 为了推动创建学习型社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改善人民医疗卫生条件,我区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兴建了文化体育卫生设施,人民生活日趋丰富,医疗、社会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 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基层文化阵地形成网络,群众文化精彩纷呈,画乡建设更上一层楼。2005年全区92个行政村(社区)已基本达到市级文化活动中心(室)标准,同时全区有96.5%的社区和行政村已建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全区举办了“共创省级文明城区,共建秀洲美好家园”等广场文艺演出25场,区文化馆干部编导的舞蹈《烟雨水乡》在省第五届老年文化艺术周上喜获金奖。2005年3个电影放映单位共放映电影1200场,观众50万人次;以全民健身为重点,不断发展体育事业。2005年举办了秀洲区第二届机关运动会,共设10个比赛项目,有16个代表队参加,运动员达数千人次,2005年全市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获得了4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区群众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共获金牌13枚、银牌24枚、铜牌30枚。积极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区中小学校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9.70%,其中优秀的1.95万人,良好1.38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