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20 嘉兴市秀洲区统计局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区上下在中共秀洲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实施两大战略,扎实推进三个化,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进展。

一、综合

2001年我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面完成各项预期经济目标。据初步测算,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6.61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10.06亿元,增长13.6%。从构成看,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16∶61∶23调整为14.5∶62∶23.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01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30元,比上年增长14.3%。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区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2.83亿元,增长50.3%,其中区级预算收入1.38亿元,增长61.3%。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9亿元,增长54.3%。

二、农业

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农业结构得到新的调整和优化,基本形成了农业发展的新布局。按照“南、中、北”三片布局,一条口字型产业带、六大现代农业园区及八大万字号基地已初步显现。种养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服务层次和水平得到了提高。

200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6.1%。

积极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全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8∶42调整为51∶49。油料、蔬菜、花卉、畜禽和淡水鱼等向良种化和产品优质化方向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建设继续以内涝治理、土地整理、加高加固圩堤、河道疏浚、防洪工程为重点,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年共投入劳力406万工,完成土石方186万立方米。2001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7.38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28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我区工业经济以发展特色经济为重点,在改革和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4.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17.2%。个体私营工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个私工业总产值111.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8%,占全部工业比重为75.9%。

工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改善。据对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含下划接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利税1.9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考核得分为187.78分。其中,总资产贡献率由上年的12.49%下降为11.29%,资本保值增值率为由上年的121.79%下降到115.65%,资产负债率由47.04%提高为50.02%,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上年的2.78次下降为2.5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由4.46%提高为4.59%,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6684元/人增至49885元/人,产品销售率由98.02%下降为97.64%,亏损率由7.46%下降为5.51%,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由9.21%下降为-4.97%,新产品产值由上年的15.41%提高到17.57%。

建筑业积极推行建筑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生产经营稳步发展,经济效益有所回升。2001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出现新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明显加大,全年工业生产性投入达12.0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7%,同比增长32.2%;房地产投资成倍增长,全年房地产投资达3.06亿元,增长2.0倍;投资规模有所提高,全年农村单位500万以上项目达86项,投资额7.24亿元,占农村单位总投资60.1%;城乡私人建房出现下降趋势,全年城乡居民私人建房完成额为1.82亿元,同比下降10.9%。

五、商业贸易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政策,消费品市场呈现了稳中趋旺的态势。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市的零售总额1.77亿元,增长1.2倍;县以下零售额16.35亿元,增长3.5%。餐饮业日渐红火,2001年零售额达0.7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区外贸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努力开拓市场。全年完成外贸出****货值15.00亿元,增长47.2%。

2001年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4家。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5个,合同利用外资5368万美元,实际到位202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倍、5.4倍。引进区外资金项目100个,实际到位4.73亿元。

七、金融保险

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部门加强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金融监管,积极利用信贷杠杆刺激经济增长,金融运行基本保持平稳。200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各项贷款余额2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保险业持续发展。全年企财险546件,家财险5097件;全年财产险承保额50.18亿元,保费收入2508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全年财产险赔案件数2347件,赔款金额1048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1年,我区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产学研联合,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注重以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新产品开发计划来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全年列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09项,其中国家、省、市级89项,是历年最多的一年。

技术市场管理有了新进展。2001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7件,认定登记的合同金额178.5万元。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布局进一步调整,基础教育继续加强,围绕创建教育强区目标,积极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全区共有普通高中1所,初中14所,小学92所。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已达4.54万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02万人,初中在校学生1.4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初中入学率98.38%。成人、幼儿教育全面推进。学龄前儿童在园幼儿数达799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城乡文化活动日趋活跃。2001年全区年末有文化馆(站)9个,组织文艺活动22次,1个电影放映单位共放映电影300场,观众2.5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