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水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实施“农工结合,工业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建设,着力培植招商引资、民营经济、旅游服务业“三大亮点”,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稳定、协调、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5.1亿元,比2006年增长1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4.51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59.1亿元,增长21.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0:51.2:35.8。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870元。 一、农业 2007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一调两转”,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粮食生产继续保持了增长势头。随着国家粮食补贴、减免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413921吨,增长0.75%;花生总产77324吨,烤烟总产7924吨,蔬菜总产517938吨,瓜类总产62762吨。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成片造林11万亩,绿色通道120公里,封山育林2万亩,义务植树2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30.6%。 畜牧业生产发展步伐加快。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发展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大力推广饲养和实用技术,发展名、优、特、稀品种,结构日趋合理。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72555吨,年末大牲畜存栏7.08万头,生猪存栏32.61万头,兔存栏204.98万只。 渔业生产大幅上涨。全年水产品产量10026吨,比上年增长0.69%。淡水养殖面积达到 6.6万亩,比上年增长1.54%,全县网箱养鱼48万平方米。 农业产业化及标准化生产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80多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品牌分别达到27个和19个;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79.37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0219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共实现工业增加值76.01亿元,增长20.5%;完成工业总产值268.03亿元,增长3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53.26亿元,增长27.72%;实现工业总产值183.77亿元,增长39.60%;实现利税14.33亿元,增长44.09%;其中:利润7.37亿元,增长43.27%;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37亿元,增长39.8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1%,降低 1.25个百分点;工业产成品存货7.06亿元,增长52.40%;应收帐款净额5.22亿元,增长66.65%。 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利税大户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07年,25户利税过千万元的利税大户企业共实现利税118327.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82.58%。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可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2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69亿元,增长27.7%。全社会规模以上项目共完成投资52.27亿元,增长31.83%;规模以上项目投资完成额占全社会投资完成额的比重达到83.38%。其中:城镇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4.46亿元,增长31.8%;农村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3.44亿元,增长31.76%;房地产开发单位完成投资4.47亿元,增长32.25%。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良好。2007年,全县共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34个,总投资规模达到50807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82654万元;实施5000 万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规模达到449667万元,完成投资237173万元;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规模达到367789万元,完成投资181565万元。 五、运输邮电电力 交通运输状况进一步改善。2007年,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2007年末,全县省、县、乡村各级公路共2401.4公里,其中省道6条,238.4公里;县道331.8公里,乡道267.3公里,村道1559.8公里,专用线路4.1公里。总里程中,二级以上公路350.8公里,三级公路306.1公里,四级公路1498.7公里,等外公路246.1公里。胶新铁路9.26公里,青莱高速48.7公里。2007年,全年完成货运量829万吨,货物周转量36197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549万人,客运周转量16913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电话总容量达到20.2万门,固定电话、小灵通用户累计发展到2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5.4万户,宽带用户1.5万户,绝大多数村庄实现了宽带接入,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电力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县用电量增速平衡。全年电力设施建设和改造共投资1937.5万元。全县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0.79亿千瓦时,增长14.2%,其中:工业用电量8.59亿千瓦时,增长13.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4亿千瓦时,增长14.1%;农村用电量4.07亿千瓦时,增长29.81%。 六、国内外贸易、旅游餐饮住宿服务业、个体私营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597万元,增长19.9%。按销售地区分,县的零售额259992万元,县以下的零售额274605万元,分别增长19.87%和19.93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10812万元,零售业实现347072万元,住宿业实现2679万元,餐饮业实现51662万元,分别增长11.12%、24.12%、12.23%和13.97%。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27493万元,非公有经济实现507104万元,分别增长18.20%、和19.99%。 对外经贸及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好成绩。2007年,全县共引进县外资金项目879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52.6亿元,增长48.2%;实际到位资金29.7亿元,同比增长24.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个,追加投资项目2个,股权转让项目1个,合同利用境外资金3174万美元,增长69%;实际到位1605.2万美元,增长13%。新发展自营出口权企业13家,累计达到108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0918万美元,增长42.4%;其中出口20858万美元,增长42.2%;进口10060万美元,增长42.8%。 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门票收入1.2亿元,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20.8亿元,增长48.6%;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2.6%。接待入境游客3.06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108万人次。旅游就业人口占城镇就业人口的32.8%。目前,全县共建成AAAA级景区2处(地下大峡谷、雪山彩虹谷);AAA级景区2处(天然地下画廊、地下萤光湖),AA级景区1处(灵泉山)。三星级宾馆1处(沂河山庄),二星级宾馆4处(商业宾馆、寰宇大酒店、怡然居酒店、誉源大酒店)。国内旅行社1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