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南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9 临沂市沂南县统计局

沂南县统计局

2009-2-26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及时化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县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人民生活、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各项社会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15.3亿元,列全市第10位,比上年增长16.4%,增幅居全市第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50.4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40.4亿元,增长18.2%。三次产业比例为21.2:43.7:35.1,与上年相比,一产提高0.6个百分点、二产下降1.2个百分点、三产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7%;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6.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2%。人均GDP达到12585元,增长9.2%;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807美元,增长14.5%。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2008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指示,继续积极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4.4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全年粮食生产再次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连续五年实现丰产丰收,总产量达到43.1万吨,比上年增长8.3%。其中:夏粮总产19.9万吨,比上年增加2.2万吨,增长12.5%;秋粮总产23.2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增长4.9%。经济作物中,棉花总产量0.3万吨,减少22%;油料产量7.2万吨,减少1.5%;蔬菜产量68.4万吨,增长9.2%。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林业产值3.2亿元,新造林面积2582公顷,较上年增加902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5.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7.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全县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重点抓好规模养殖和特色养殖。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完成27.1亿元,增长29.6%。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水产养殖面积1200公顷,水产品产量3082吨,减少2.8%。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在村村实现三通(通电、通车、通电话)基础上,今年又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信号,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1万余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8%。 “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加强,新建沼气池3200个,农村沼气用户累计发展到1.5万户。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152家发展到163家,增加11家,完成工业产值95.2亿元,增长42.86%。其中国有企业完成3.33亿元,增长8.1%;集体企业1.71亿元,增长6.42%;股份制企业77.95亿元,增长48.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11亿元,增长9.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4.1亿元,增长89%。轻工业总产值56.63亿元,增长53.66%;重工业总产值38.57亿元,增长29.49%。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为100:68.1(轻工业为10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74亿元,增长20.68%。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速度较快。 2008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20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23.26亿元,同比增长20.7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4%,居全市第6位,比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全市第7位。

工业生产运行质量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2.88亿元,增长42.8%;利税5.85亿元,增长37.1%;其中利润3.51亿元,增长47.4%。总资产贡献率24.41%,提高3.6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6.4%,下降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53%,上升0.5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04次,加快0.99次;全员劳动生产率92108万元/人,增长31.8%;产品销售率96.46%,下降0.8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6.5%,与去年基本持平。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30家,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1亿元,增长37.32%;实现利润0.9亿元,增长10.94%。期末从业人员0.92万人,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69164元/人。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12.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7%;竣工面积6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房屋竣工率60.07%。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74亿元,居全市第8位,增长26.2%,居全市第5位。其中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24亿元,占投资完成额的59.6%;农村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占投资完成额的40.4%。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57亿元,占投资完成额的2.8%;第二产业投资35.59亿元,占投资完成额的63.9%;第三产业投资18.58亿元,占投资完成额的33.3%。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在建项目523个, 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5亿元。

房地产开发步入低谷。房地产开发投资2.93亿元,同比下降1.6%。商品房开发呈现下滑势头。全县房地产施工面积30.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商品房销售面积20.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3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0.39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8.74%。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1.61亿元,增长23.7%,总量居全市第8位,增幅居全市第6位。其中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53亿元,增长25.6%;县城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08亿元,增长22.8%。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5.8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5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经济零售额39.9亿元,增长23.5%,所占比重达到96%。

对外经济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8421万美元,增长26.3%。其中出口7626万美元,增长32.3%。实际利用外资334万美元,减少371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8年末,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747公里,同比增加50公里。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82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旅客周转量1.83亿人公里,增长15.2%;公路货运量805万吨,增长11.8%,货运周转量4.77亿吨公里,增长13.9%。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信息产业发展较快。2008年,全县实现邮政业务总量4081.25万元,增长4.16%;信函 154.98万件,包裹1.06万件,国内特快专递5.76万件,国际特快专递0.09万件,报纸700.37万份,杂志16.24万份。邮政储蓄余额13.22亿元,同比增长11.44 %。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万户,减少3.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5万人,增加14.2万户;互联网用户2.34万户,增加0.53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