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罗庄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特色服务业和社会民生”等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全区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困难,坚定信心,主动应对,抢抓机遇,共克时艰,全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74.30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6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0亿元,同比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47.24亿元,同比增长18.3%。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为3.02:69.88:27.10。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01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农业2.73亿元、林业0.21亿元、牧业3.75亿元、渔业0.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8.7%、8.1%和11.1%。全年播种粮食作物22.14万亩,增加0.36万亩;粮食总产8.03万吨,增加0.25万吨,其中夏粮产量3.94万吨,秋粮产量4.09万吨;粮食亩产363公斤,增加6公斤。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新造林3200亩,其中杨树丰产林2750亩,荒山造林300亩,经济林150亩;新建绿色通道7.6公里,补植完善65公里,四旁植树55万株,新发展苗木花卉580亩,新建农田林网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1%。 全年出栏猪9.35万头,同比增长20.56%;牛0.31万头,同比增长31.59%;羊0.32万只,同比下降56.0%;家禽199.27万羽,同比增长9.37%。肉类、禽蛋、牛奶总产量达到5.39万吨。年末生猪存栏6.55万头、牛存栏1.19万头、羊存栏0.3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6%、9.9%、-12.8%。 全年水产品产量2036吨,同比增长3.9%。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万千瓦,农机装备总值达6500万元。大中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4000多台套,其中农用拖拉机2100余台,大型小麦水稻收割机200余台。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2008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59.77万元,农民种粮直接补贴1494.16万元,水稻良种补贴80.33万元,小麦良种补贴48万元。 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大型沼气工程4处,其中江泉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获农业部能源示范工程称号。全区户用沼气2177户,其中今年新建500户。 农田水利富农工程得到落实。全年累计投入资金1242万元,完成水利工程35项,加高加固堤防5公里,疏浚河道26公里,清淤渠道36公里,建立泵站 4处,维修桥涵92座,新增灌溉面积1.79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95万亩,除内涝4.85万亩。打井11眼,铺设管道92公里,分期、分批解决了全区16个村、2.5万人的饮水安全。 二、工业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总数达到257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60.99亿元,同比增长31.6%。轻重工业同步增长,呈现协调发展势头。全年轻、重工业分别完成产值76.07亿元、384.93亿元,同比增长18.5%和34.6%。食品、机械、建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冶金、新型能源八大支柱行业完成总产值447.71亿元,同比增长32.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1%。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完成产值401.12亿元,同比增长29.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0%,拉动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25.88个百分点。其中有48家制造企业产值过亿元,完成产值376.29亿元,占规模工业企业的81.6%。骨干企业规模继续扩大。有50家企业产值过亿元,比去年增加9家。 工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1.51亿元、利税48.59亿元、利润29.02亿元,分别增长30.2%、23.6%和22.3%。49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同比增加11家。42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其中过亿元企业9家,分别增加10家和2家。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6%,同比下降1.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0.1%,提高38.5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7.5%,提高0.8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利润率6.3%,下降0.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6.7%,下降0.7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66次,加快0.25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3.56万元/人,同比增长32.8%。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73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第二产业投资30.91亿元,同比下降15.4%,其中工业项目投资27.29亿元,同比增长11.8% ;第三产业投资28.58亿元,同比增长97.2%。5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完成投资35.58亿元,同比增长14.0%;过亿元项目16个,完成投资31.13亿元,同比增长37.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98亿元,同比增长77.1%。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9.14亿元,同比增长121.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03.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1%;竣工面积15.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29%;销售面积29.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商品房销售额5.60亿元,同比增长4.3%。 四、国内市场和对外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6亿元,同比增长24.3%,增幅列全市第一。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9.05亿元,同比增长31.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51亿元,同比增长12.9%。 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2008年全区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5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6.58亿元,同比增长36.8%。全年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FDI)3565万美元,同比下降68.6%。全年进出口总额71429万美元,同比增长41.3%,其中,进口额43382万美元,同比增长76.5%,出口额28047万美元,同比增长8.0%。截止年末,全区在境外设立生产企业、贸易公司和境外办事处共35家,对外投资总额达6000多万美元。 五、交通、邮电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538.46公里。其中一、二、三、四级公路分别为38.19公里、62.87公里、343.8公里和93.6公里。全区公交车辆达到198辆;全年公路客运量198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9622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610.1万吨,货运周转量50550.58万吨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665.12万元,同比下降4.1%;电信业务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12.6%。固定电话用户9.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2.33万户;互联网用户2.11万户。 六、财税、金融、保险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4.89亿元,增长17.1%,同口径增长27.0%,其中税收收入4.15亿元,增长10.9%,剔除罗西划转因素增长11.8%,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5.0%。财政支出7.37亿元,同比增长21.0%。财政支出加强了对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支出,环境保护支出3584万元,同比增长2516.1%;文化体育传媒支出1344万元,同比增长546.2%;医疗卫生支出4039万元,同比增长5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83万元,同比增长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