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南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9 临沂市沂南县统计局

沂南县统计局

(2006年2月6日)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49:31。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工商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有所提高。全社会用电量4.47亿千瓦时,增长19.3%。其中工业用电3.14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0.8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7.78%和12.15%。

招商引资成绩可喜。2005年,全县共引进县外投资项目416个,合同利用外资40.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8 %和123.06%。在建招商项目中,利用县外资金超过500万元的项目达到56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6个。

二、农林牧渔业

2005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取消除黄烟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2784万元,落实粮农直补资金810万元,农业生产出现积极变化。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37.42万吨,同比增长25.16%;棉花产量0.21万吨,增长11.44%;花生产量6.65万吨,下降9.09%;烤烟产量0.46万吨,减少1.57%。瓜菜产量77.2万吨,增加1.79%,其中蔬菜产量74.97万吨,增长1.72%;水果产量5.13万吨,下降48.2%。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生猪出栏49.61万头,增长47.78%;家禽出栏2528万只,增长90.85%;肉类总产量8.6万吨,增长77.32%,禽蛋产量1.21万吨,增长3.92%,牛羊奶产量0.36万吨,增长73.57%。

水产品产量增长明显。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8万亩,水产品产量0.29万吨,增长16%。

造林面积回落。因大型造林项目减少,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84万亩,较上年减少3.97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71.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6%;农用拖拉机4.88万台,减少0.22%;农用汽车452辆,增长1.8%。全年机耕面积达到75.3万亩。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4.12万吨。农村用电量9496.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4%。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01.62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5.82万亩,复种指数达到169%,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三、工业

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去年的92家发展到13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0.87亿元,同比增长33.4%。完成工业总产值37.33 亿元,增长38.28%。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企业2.76亿元,增长20.27%;集体企业0.15亿元,下降38.5 %;股份制企业25.58亿元,增长43.8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88亿元,增长26.47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5.96亿元,增长35.68%。轻工业总产值 19.24亿元,增长47.84%;重工业总产值18.09 亿元,增长29.38%。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1:0.94。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51 亿元,同比增长43.61%;利税 2.52亿元,增长37.08%;利润1.36 亿元,增长 58.77%。总资产贡献率9.1%,同比提高1.6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1.87 %,提高7.3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43 %,增加0.8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23次,加快0.4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58717元/人,增长12.8%;产品销售率96.14 %,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4 家。

表:200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摩托车 辆 8694 -65.22

电动自行车 万辆 21.13 74.48

变压器 万千伏安 21.21 -48.94

轴承 万套 834 -11.18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2.99 11.15

水泥 万吨 45.15 12.96

服装 万件 208.24 -47.05

机制纸 吨 1166 -32.09

畜禽肉类加工 万吨 9.32 -

高压陶瓷电容器 万只 40358 0.55

电感器 万只 21231 1.26

合成氨 吨 26775 23.87

化肥折纯 吨 27548 -4.65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总量达到34.51亿元,同比增长9.54%。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25.87亿元,同比增长13.19%。规模以上投资施工项目534个,增长14.8%,其中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58个,增长20.8%。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县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4亿元,同比增长3.94倍,其中住宅投资1.03亿元,增长3.46倍,全年商品房销售额0.95亿元,增长8.58倍。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县资质以上18家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75亿元,增长87.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83亿元,同比增长83.9%。

五、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0.86亿元,其中公路投资0.79亿元。到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91.4公里(不含村道428公里),其中二级路149.2公里,三级路297.2公里,四级路171公里,公路密度达13.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营业性机动车辆达到0.76万部,其中客车524部(含出租车220部),货车1380部。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644.9万人,增长33.4%,旅客周转量13152万人公里,增长33.2%;货运量245万吨,增长33.3%,货物周转量31427万吨公里,增长32.9%。

邮政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邮政业务总量0.03亿元,信函191.31万件,包裹1.06万件,国内特快专递13.36  万件,国际特快专递0.12万件,报纸513.84万份,杂志 12.65 万份。邮政储蓄余额9.28亿元,同比增长22.73 %。实现电信业务总量0.51亿元,下降4%.

六、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随着贸易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百姓超市等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营业以及受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全县消费品市场始终保持旺销势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幅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从城乡地域看,县的零售额4.58亿元,增长18.9%;县以下零售额17.42亿元,增长16.4%。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34亿元,增长16.7%;餐饮业零售额2.03亿元,增长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