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天台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7 台州市天台县统计局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开放立县、产业强县、城市兴县、生态名县”战略,同时克服了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云娜”台风袭击和土地、电力、资金严重约束等各方面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2004年,生产总值(GDP)57.3亿元,比2003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5.6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30.3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21.4亿元,增长18.8%;三次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11.3:52.0:36.7调整为9.7:52.9:37.4。人均生产总值(GDP)10304元,首次突破万元。

二、农业

2004年,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亿元,比2003年增长1.3%。

农作物播种面积38784公顷,增长4.2%,其中春播作物下降4.5%,夏播作物增长7.3%,秋播作物增长8.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719公顷,增长6.6%,粮食产量130959吨,增长12.4%,每公顷产量4724公斤,增长5.4%。

扭转了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和粮食作物面积多年来滑坡的局面。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809公顷,增长0.2%,花卉苗木增加493公顷,增长80.6%,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生猪存栏21.64万头,增长0.6%,肥猪出栏15.14万头,增长0.7%;家禽存栏59.54万羽,增长2.4%,出栏52.81万羽,增长7.5%。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农田基本建设完成410万立方米,水利总投入0.7亿元,增长35.6%,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2.83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35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3382千瓦,减少0.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893吨,增长1.7%;农村用电量14002万千瓦时,增长10.0%。

三、工业建筑业

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8亿元,比2003年增长35.0%,销售产值44.1亿元,增长32.9%,基本实现产销同步增长。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6.9亿元,增长26.1%,重工业总产值19.9亿元,增长49.3%。工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210.7分,减少4.6分。工业企业尤其是“双十”工程企业支撑明显,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的工业生产。36家“双十”企业工业产值32.4亿元,比2003年增长38.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2%。

六大主导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4%,其中橡胶制品业的增幅达到45.6%。2004年新进规模以上的企业25家,退出8家,净增17家,净增家数比2003年少3家。有11家企业实现年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远远超过了2003年的5家。

建筑业发展势头继续看好。年末具有资质的建筑单位24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0亿元,增长36.7%;建筑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43.6%;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20.5万平方米,增长55.8%;竣工房屋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增长15.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我县投资增幅自年初开始呈现逐月回落的趋势。进入下半年,回落幅度逐渐减少并出现回升。200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7亿元,比2003年增长27.9%,比2003年的增幅回落21.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投资24.7亿元,增长43.1%,回落28.2个百分点;全社会工业生产性投资完成17.3亿元,增长29.3%,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9.7亿元,增长20.7%,全部限额以上房地产投资完成6.2亿元,增长1.3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走过了一个从高—低—高的发展轨迹。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运输完成的货运量472万吨,增长2.4%,货物周转量41325万吨公里,增长0.5%,全年客运量780万人,增长2.0%,旅客周转量72313万人公里,增长0.6%。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亿元,增长40.7%,年末电话用户13.91万户,增长11.1%;移动电话用户14.54万户,增长26.9%,互联网用户18532户,增长8.2%。

六、国内外贸易、旅游

200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增长15.8%。其中,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4亿元,增长20.0%,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5亿元,增长10.7%;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亿元、2.7亿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53.4%、17.5%,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增长13.1%,占消费品市场的比重为63.9%;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17.3亿元、2.5亿元,分别增长13.2%、28.9%;限额以上连锁超市发展迅速,全县5家连锁超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9亿元,比2003年增长28.1%。

全县全社会出****货值25.7亿元,增长22.9%,外贸自营进出口13229万美元,增长87.0%,其中外贸自营出口12226万美元,增长82.8%。到年底,全县有进出口实绩企业72家。在出口商品中,橡胶产品2100万美元,汽车用品、工艺品4450万美元,轻工产品1150万美元,医药化工产品3000万美元,机电产品1500万美元。外贸自营进口1003万美元,增长1.6倍。全年引进内资3.8亿元,比2003年增长26.7%;实际利用外资5731万美元,增长4.7倍。到年底为止,外资企业累计达到22家,其中今年新增外资企业5家,与去年持平。

旅游业方兴未艾。济公故居、佛教城、琼台仙谷等新景点的开放,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行优惠政策,举办济公文化旅游节、提高门票价格等一系列新举措,收到了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2004年,景点国内游人172万人,比2003年增长33.9%,海外游人6981人,增长61.1%。全年景点门票收入0.1亿元,比2003年增长68.2%;旅游总收入6.5亿元,增长37.7%。

七、金融、财政和保险

2004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0.3亿元,比年初增加3.3亿元,增长7.0%,增幅回落18.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8亿元,比年初增加3.5亿元,增长9.8%,增幅回落37.4个百分点。个人中长期消费性贷款12.0亿元,增长61.2%,增幅回落11.5个百分点;基建贷款5.5亿元,减少25.5%,乡镇企业贷款2.5亿元,减少1.5%。金融机构存贷比77.1%。

2004年,财政总收入5.8亿元(按新口径计算),比2003年增长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亿元(按新口径计算),增长29.5%。

年末境内有保险机构10家,全年保费收入1.5亿元,增长14.4%;已决赔款、给付0.6亿元,增长93.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年共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6项,其中,中小企业创新基金4项,重点新产品1项,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新产品32项;年末有省级研发中心2家,认定县级研发中心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全年授权专利50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37件,外观设计专利1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