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玉环县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公 路 12001万吨公里 46.59 水 运 16964万吨公里 -5.67 客运周转量 23073万人公里 -22.23 公 路 21226万人公里 -23.55 水 运 1807万人公里 -2.48 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39.47万吨 8.49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大麦屿千吨级码头竣工交付使用,环岛西线、大麦屿至陈屿路段及城关至三合潭公路正加紧施工,泽坎线34K-47K路基拓宽工程进入施工阶段。 邮电通讯事业快速发展。1992年,邮电计费业务总量938万元,比上年增长43.20%;年末市内电话2351户,比上年增加463户;农村电话3351户,增加665户;无线电寻呼机(BP机)达1077户。市农话达到户数中,私人付费电话1761户,比上年增加 656户。在此同时,完成了坎门至干江等三条光缆线路。虽然,近年来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较快,但通讯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五、国内商业和外贸 市场购销两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6668万元,比上年增长20.54%。生活消费品零售额24650万元,增长18.69%;其中,售给社会集团消费品增长30.61%;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12018万元,比上年增长24.50%。按行业划分,商业零售额27726万元,比上年增长21.49%;饮食业零售额1509万元,增长9.27%,工业零售额1334万元,减少6.58%;其他行业零售额2859万元,增长41.19%;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3240万元,增长17.18%。 从各类消费品销量来看,食品类比上年增长20.07%,衣着类增长17.58%,日用品类增长4.20%,文化娱乐用品类增长37.75%,书报杂志类减少21.99%,药和医疗用品类增长59.17%,房屋及建筑材料增长26.62%,燃料类增长36.71%。耐用消费品除录音机、电视机、电冰箱、自行车减少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商业企业经济效益问题依然突出。1992年,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亏损单位为12个,亏损额达1256万元,比上年增加378万元,全行业赤字利润达794万元,比上年增加486万元。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县出口产品交货总值27735万元,比上年增长64.68%。全年对台劳务输出450人次,外汇净收入32.10万美元。新建大麦屿台贸市场一座,对台小额贸易达到130万美元。利润外资步伐加快,协议引进外资总额达335万美元,登记注册三资企业22家,其中6家已开始生产,全年共创产值1849万元。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继续增加。全县财政收入7883万元,比上年增长21.18%;财政支出6530万元,增长11.32%。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 银行存贷款大幅度增加。1992年末,全县银行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4591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1166万元,增长32.14%;各项贷款余额3785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997万元,增长22.70%;全年现金收入1141832万元,比上年增长23.0%;现金支出168497万元,比上年增长50.0%;货币净投入54314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倍。 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全县参加财产保险的企业346家,居民26498户,人身保险6.75万人。全年保金金额123595万元,保险业务总收入1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倍;其中保费收入683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处理赔案2541件,支付赔款697万元,比上年增加2.59倍。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县已形成共识,她对经济高速增长和运行质量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1992年,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40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375人。全年科技计划项目90项,已完成项目14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星火奖2项,地区奖9项。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有普通中学32所,农业、职业中学3所,小学177所,幼儿园67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745人,农业、职业高中专任教师30人,小学专任教师116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970人,农业、职业中学722人,普通初中15779人,小学37626人,县电大在校学生202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99.87%,巩固率99.93%。教学条件继续改善,教育投入增加。全年教育投资476万元,新建校舍7834平方米。 文化、广播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县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62个,录像放映点30个,全年放映电影12714场次,观众568.2万人次。县越剧团1个,演职员59人,全年演出151场次,其中,农村128场次。民间职业剧团10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25个。演剧质量不断提高,县越剧团编导的《怡红园的丫环》在省五届戏曲调演中获14项奖励。此外,群众集资筹办的各类文化娱乐场所中,舞厅8个,卡拉OK厅10个,使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全县广播入户率65.0%,广播站具有电台能力通过省级验收。电视覆盖面83.0%,卫星地面接收站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13个。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2年,全县有卫生机构54个,拥有病床605张,比上年增加60张。卫生技术人员896人,其中,中西医师187人,护师48人,中西药师28人,中西医士108人,护士及助产士87人。与上年相比,卫生技术人员增加28人。 体育活动广泛开展。1992年,全县各系统举办运动会(竞争)43次,体育活动设施有所改善,县体育馆竣工投入使用,承担了全国男排精英赛等较大赛事。 八、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1992年,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工资总额6553万元,比上年增长24.69%;职工平均工资2772元,比上年增加4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3元,增加174元,增长18.93%;渔民人均净收入2022元,比上年增加180元,增长9.77%。 城镇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年末共有各级职业介绍所4个,全年安置城镇行业人员1137人,比上年增加491人。全县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年末职工人数2.46万人,比上年增长5.13%;城镇个体劳动者3938人,增长2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