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临海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临海市统计局 (2006年3月8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宏观环境变化,努力克服要素资源紧缺和五次强台风袭击等重大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各种困难,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这一目标,奋力实施“中部腾飞、两翼展翅、沿边崛起”战略,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测算,2005年按经济普查口径计算的全市生产总值(GDP)16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经济普查数据)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2亿元,比上年下降1.4%;第二产业增加值86.24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62.32亿元,增长14.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8:51.2:38.0调整为9.9:52.3:37.8。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4781元,比上年增长13.5%。 二、农业 2005年,我市农村经济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走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之路,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12.83亿元,增长8.7%,林业产值0.95亿元,增长7.7%,牧业产值4.11亿元,下降0.8%,渔业产值9.65亿元,增长4.3%。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039公顷,比上年增长3.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36146公顷,比上年下降1.5%,粮食总产量17.15 万吨,下降11.9 %。非粮作物播种面积17893公顷,增长14.9%。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66.9:33.1。全年油料产量305吨,比上年下降24.7%,蔬菜产量24.82万吨,增长4.4%,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86公顷,增长16.3%。全年蚕茧产量173吨,比上年增长5.5%,茶叶产量689吨,下降2.1%,水果产量20.17万吨,增长0.2%。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完成造林合格面积652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9077公顷,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小区20个,自然保护小区面积3610公顷,新建绿色通道11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62.9%。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肉禽蛋奶等主要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全年肉类总产量20021吨,比上年增长1.1%,禽蛋产量3353吨,增长1.9%,牛奶产量790吨,增长1.8%。全年生猪出栏21.19万头,增长0.8%,年末生猪存栏21.77万头,增长2.5%;家禽出栏47.16万只,下降8.5%,年末家禽存栏72.69万只,下降11.7%。 渔业生产相对平稳。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42万吨,比上年增长2.6% 。其中海洋捕捞产量9.31万吨,增长10.4%;海水养殖产量1.26万吨,下降31.6%;淡水产品产量0.85万吨,下降0.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加强。全年完成水利总投入1.85亿元,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538万立方米,实用人工320万工。全市拥有水库83座,水库总库容3.94亿立方米,堤防总长度65公里。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9.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5%。全年农村用电量5316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3581吨,比上年增长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7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9.68亿元,增长28.4%,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42.42亿元,增长27.9%。全市工业用电量7.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6%。 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0.1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4.2%。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192.5分,比上年上升5.8分。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1%;实现利税16.20亿元,增长20.9%,其中利润总额9.14亿元,增长23.1%。 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7.07亿元,比上年增长28.5%,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2.61亿元,增长28.2%。五大主导产业呈较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机车业(汽车摩托车和机械)完成工业总产值68.28亿元,增长33.8%,休闲用品礼品业46.88亿元,增长26.8%,医药化工业25.22亿元,增长17.3%,建材业23.23亿元,增长2.2%,船舶制造业19.72亿元,增长118.8%。五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4%。重点骨干企业增势强劲。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8家,比上年末增加1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73.18亿元,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9.4%。其中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台州电业局工业总产值超30亿元,德仁集团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5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市45家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1.3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2.3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6.4%和14.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工业性投资32.66亿元,增长20.0%。全部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52.55亿元,增长23.0%,其中园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76亿元,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9.33亿元,增长14.3%。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形象日趋丰满。中心区商业街、伟程时代广场、红光标准江堤基本建成,大田港整治及灵湖工程、沿海引水工程、医化基地临海区块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等加快实施,甬台温铁路临海段业已启动,市体育中心、台金高速公路临海段、35省道临海段改建工程、城市防洪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牛头山水库除险加固大坝内侧工程、220KV大田、110KV灵湖和白云等3所变电所已经完成。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住宅投资6.52亿元,增长2.7%。全年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为23.99万平方米,下降40.2%。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营运能力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26.8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8.1%,旅客周转量9.28亿人公里,增长4.1%。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5万吨,增长25.0%。年末全市通车公路里程9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5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1418辆,其中私人汽车16269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5.7%和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