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椒江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事业发展迅猛。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292.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8.8%。其中国内旅客288.86万人次,增长68.0%;海外旅客32303人次,增长73.4%。全年旅游总收入25.30亿元,比上年增长84.1%。 大陈岛、东方太阳城、海洋公园,吴子熊玻璃艺术馆等一批新兴的特色旅游项目成为新的亮点。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7.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9%;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4.58亿元,增长32.1%。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26.74亿元,增长20.4%;人民币贷款余额172.54亿元,增长32.4%。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31.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1%。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22.86亿元,增长49.7%。 保险业务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人身险保费收入3.05亿元,增长23.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40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89亿元,比上年下降18.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7年,我区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央教科所授予"国家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先进实验区"荣誉称号。深入实施名师战略。2006年,全区有3位教师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省级教坛新秀3人,市级教坛新秀6人。全区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95%、99.51%和96.78%。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为99.81%和99.98%。初升高比例继续上升,达到98.3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高考上线万人比为68.24,居全市首位。全区有小学56所,在校学生3.99万人;普通中学22所,在校学生2.89万人。 2006年,我区全面推进和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除学杂费工作,全区共免除学杂费4.82万人,免费金额530万元。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创办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成立椒江区职业教育集团,全区有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6162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5.89%。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6358人,比上年增长14.8%。 全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16%,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年末地方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3%。其中高级职称810人,增加103人;中级职称3733人,增加327人。全区列入国家新产品计划项目7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9项。全年有11项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年末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全年专利申请656件,专利授权438件,其中发明14件。技术合同成交项目170个,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03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成功举办元宵节庆大型活动、庆祝建党85周年广场文艺晚会、纪念建国57周年暨长征胜利70周年歌咏大赛和"笔墨纸砚"全国当代青年国画家邀请展,"和谐家园"剪纸大赛。全年举办各类专场文艺晚会30场次。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其中《新邻居、老邻居》代表浙江省选送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的选拔;我区编排的《听海》、《开心渔儿鼓》等节目代表台州市参加省群星奖比赛;越剧《九斤姑娘·相骂本》荣获中国越剧艺术节"嵊州·中国民营剧团擂台赛"总决赛铜奖。 文化"三下乡"活动扎实推进。全年组织农村演出69场,放映电影1849场,配送图书下乡27630册。 文博工作取得新进展,章安古街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195个,比上年增加3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012张。卫生技术人员3126人,比上年增长6.7%。其中医生1340人,卫生防疫人员137人,分别增长12.1%和1.5%。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我区全力承办和参战第十三届省运会,获金牌11.5枚、银牌14枚、铜牌16枚,创历史之最。我区被评为第十三届省运会最佳赛区。我区运动健儿参加市级比赛共获得28枚金牌、26枚银牌和30枚铜牌。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年共举办区级运动会55次,参加人数达23万人。三甲街道荣获浙江省体育先进街道称号。 十一、环境保护 深入推进生态区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外沙岩头化工区环境整治顺利实现了"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摘帽目标,三山化工区完成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污水处理二期扩建工程和三山污水截流工程启动建设。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06%,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为97.0%。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57.56%和57.86%,分别比上年提高4.59和4.78个百分点。 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2.41万吨,比上年下降2.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55%,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继续开展"绿色"创建活动。2006年,桔园小学、书生中学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全区有6家企业被授予省、市级绿色企业,其中浙江新杰克缝纫机有限公司被授予省级绿色企业。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水平。年末全区总人口为48.94万人,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男性人口24.86万人,女性人口24.0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8%和49.2%。全年出生人口5498人,出生率为11.3‰;死亡人口2652人,死亡率为5.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5‰。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47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8.0%和8.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4.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55.58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4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6万人,增长36.1%;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74万人,增长12.7%。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46万人,比上年增长32.1%。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年末农村居民住院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1.3%;全年19.3万名参保农民得到免费体检。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203户城镇居民家庭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3016名农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741张,收养人员661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