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成安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是我县经济和社会辉煌发展的一年。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开放兴县、工业立县战略,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较劲爬坡,埋头苦干,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为“十五”划上了圆满句号,也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 国民经济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4259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22198万元、126921万元和9347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25.4%和15.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239元,比上年增长16.5%。三次产业结构为35.7:37.0:27.3,比例更趋协调。 社会需求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总量增加,增势迅速,全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 1、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我县继续以开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和项目建设在去年成绩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再次刷新成安投资的历史纪录。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完成92941万元,增长43.7%。全县共有88个项目竣工或在建,其中总投资8600万元的大正包装、总投资5000万元的正大高频焊管等50多个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或试产;投资1.2亿元的卓立复合材料、投资1.1亿元的亚盛机械、投资5000万元的汇达冷轧板等30多个项目主体建成或正建。全县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超过12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2%;投资亿元的项目达到5个,项目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 2、消费品市场日趋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4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人均消费品零售额达2864元,比上年增加734元。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平稳,支出基本正常。通过全体财税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全县公教人员的工资发放、新增调资的执行和党政机关的低标准运转。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7966万元,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增长40.2%。财政支出正常,重点支出项目和必保支出保障较好,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711万元,比去年增长36.6%。 二、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 县城总体发展规划编制通过国家和省市专家评审。投资4000多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如期开建;城区排污管道开始铺设;项目区邯大路两侧和项目区南北干道绿化工程高质量完成;有所为至东彭留村街道亮化硬化工程全面完成;第二水厂按时使用,实现部分居民供水,同时,城市管理进一步规范,县城容貌得到较大改观。 乡村道路和交通 年内完成了11个村的“村村通”工程,完成了42公里的路面硬化;投资450余万元的成肥路改造工程顺利建成通车。 三、行业经济 农林牧渔业 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落实“一降两补”政策,农业税率进一步降低,减轻农民负担846万元。 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803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3665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GDP的比重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1、种植业:粮食总产增加,棉花总产略减。2005年,全县农业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8万亩,总产26万吨,比去年增长23.8%;棉花种植面积22.6万亩,比去年减少了2.9万亩,棉花单产也比上年增加了4.8公斤,总产量达到2万吨,比上年减少4.8%;油料面积比上年有所增加,总产为0.5吨,比上年增长25%; 蔬菜面积有所增加,随着农民种植蔬菜逐步实现规模化、科技化,蔬菜产量大幅增长,总产达到27万吨,较去年增长12.5%。 2、畜牧养殖业继续发展壮大。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到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3万头,比上年增长3.4%,其中牛存栏1.85万头,增长5.1%,生猪存栏25.3万头,增长5%,羊存栏46万只,增长9.5%,各种肉类总产量35575吨,增长8%,禽蛋总产量43119吨,增长9.6%。各项指标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县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 3、全力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新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整个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今年,我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7%,经营总量达1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3个百分点和3亿元。龙头企业增加了创大油脂1家企业,原有龙头企业得到更快发展。 4、中小企业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我县中小企业今年达9769家,从业人员达6.5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3.6亿元,增长35.3%,实现增加值19.6亿元,增长38.8%,实现利润5.5亿元,增长35.2%。 5、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在中央一号文件优惠政策的影响下,农机具补贴全面到位,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5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各种农机具拥有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22台,比上年增长8.3%,小型拖拉机2932台,农用运输车12788辆,拥有联合收割机762台;年末全县实有机井 6076眼,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农村用电量为9200万千瓦时。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6、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当年造林面积5010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达3.8万亩;当年零星植树 80万株,各种水果总产量35343吨,与上年持平。 7、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扎实有效。今年我县首批29个示范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新建沼气池5164个,硬化、绿化主街道154条、小街巷710条。 工业 今年我县继续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结构升级加速,产业特色开始形成,工业生产步入了新一轮快速高效的运行轨道。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工业增加值完成9.7亿元,增长2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5亿元,较上年增长59.1%,实现工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51.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5.8亿元,增长18.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7392万元,比上年增长59.2%,其中,利润实现4822万元,增长80.2%,增速比上年高36.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