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永年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7 邯郸市永年县统计局

永年县统计局

2006年3月20日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经过全县人民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奋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战胜各种困难,以新思维,求新突破,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城镇建设成绩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80亿元大关,达到872919万元,同期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403万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420832万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251684万元,增长18.4%。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7292万元,同期增长27.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381万元,增长23.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911万元,增长33%。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2229万元,同期增长13.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50624万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55758万元。

市场物价趋于回升。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3.5%,主要商品价格指数如下:

居民消费品指数(以上年为100)

1、食品类 101

其中:粮食 106.2

油脂 87.7

肉禽及制品 99.5

2、烟酒及用品 101.4

3、衣着 99.7

4、家庭设备及用品 99.7

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99.9

6、交通和通信 96.9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8

8、居住 107

财政形势较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36752万元,同期增长3%,其中地方预算内收入15594万元,同期增长18%,各项税收27884万元,同期增长27%,全年财政总支出38996万元,同期增长14%,其中支农支出1925万元,科技事业费支出741万元,教育费支出12738万元。

二、城市建设

以加快建设邯郸市卫星城为契机,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目标,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县城品位为主线,大力实施县城建设攻坚战,投资3.6亿元谋划实施了19项重点工程,新建、扩建、改建道路10条,硬化路面26万平方米,新增道路8.5公里,铺设人行便道18万平方米,铺设各类排水管道6.5公里,新装和改造路灯380盏,安装景观灯8组,栽植各类苗木150万棵,种植草坪5万平方米。2005年底城区道路149.5公里,面积202.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9.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16平方米,供水能力1.63万立方米/日。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逐步增强,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环境保护和治理取明显成效。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质量的天数由上年的33周增加到36周,全县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率达80%,工业废水达标率达100%,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达标率分别为100%,100%和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城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0%,2005年广府自然保护区建设投资达1530万元,古城开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三、农业

高度重视“三农”,坚持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调整农业结构,加大科教兴农力度,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2005年粮食种植面积101.3万亩,棉花种植面积3.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2.8万亩,扩种2.8亩,全年粮食总产量441731吨,比上年增加5224吨,林业迹地面积400公顷,四旁植树115万株,年末实有经济林6708公顷,森林覆盖率15.1%,畜牧业稳步发展,淡水养殖面积960公顷,水产品产量10116吨,比上年增长10.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432867千瓦,比上年增长1.3%,化肥施用量(折纯)44094吨。

四、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41017万元,同期增长3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1419万元,同期增长54.2%,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189598万元,同期增长32.3%。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53万元,同期增长49.3%,实现利税48209万元,同期增长60.5%。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增长(%)

煤 吨 368502 -12.3

纱 吨 805 -61.6

布 吨 1146 -40.9

合成氨 吨 112358 17.6

水泥 吨 234668 62

化学肥料 吨 207907 32.9

标准紧固件 吨 28914 9.3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27717 -4.5

建筑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全年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63722平方米,同期增长52.3%,房屋竣工面积293674平方米,同期增长120.7%。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11291.55万吨公里,公里客运周转量2578.7万人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27.4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130万元,同期增长10.3%,电话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截止2005年末,电话到达户数119852户,其中住宅电话户数108267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8260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5686户,同期增长6.8%。

六、金融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2005年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58533万元,比年初存款额增长7125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45855万元,比初贷款余额增长34231万元。

保险市场活跃,继续快速发展。2005年保险公司承保额30.02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承保额29.6亿元,人寿保险保额4152万元,支付各项财产赔款728万元,支付人寿赔款234万元。

七、对外开放

2005年全县出口创汇完成1553.8万美元,同期增长89%;合同利用外资17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20万美元,共签定外资合同6个;项目总投资3200万美元,引进国内科技项目67个,引进国内资金10.4亿元,引进各类专业人才560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增投资23000万元,新上项目6个,进区项目己达71,全区技术工贸总收9.23亿元,同期增长26.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总数达15.578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5%,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8.3%,向高一级院校输送新生3089人,其中省部级大专上线人数3089人,普通中学达58所,小学业371所,普通中学教师3309人,小学教师448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