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武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7 邯郸市武安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保强晋位”和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两大主题,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整体运行较稳、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212.2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比例为2.7:73.2:24.1。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增长16.1%。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6%,比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类上涨2.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6%,衣着类上涨5.3%,医疗保健类上涨0.9%,交通通讯类上涨2.9%,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4.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6.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06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8万人。

在全国百强县排位中名列第81位,比上年前移7个位次,在全省十强县评比中,继续稳居第3名。武安镇、磁山镇首次跨入全国千强乡镇之列。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5.4亿元,增加值7.6亿元,均与上年保持大体持平。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1.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02.6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8.1万亩,增加0.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

粮食总产23.4万吨,比上年下降6.9%;棉花产量1707吨,下降50.2%;油料产量3914吨,下降22.1%;蔬菜产量10.4万吨,下降2.7%。全年肉类总产量5.4万吨,增长6.3%;禽蛋产量3.3万吨,下降30%;奶产量0.1万吨,下降59%。干鲜果总产量2.8万吨,增长7.7%。

全年生猪饲养量达到88万头,比上年增长2%;羊饲养量10.6万只,减少2%。

2006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年末农村机井总数1949眼,全年化肥施用量1.6万吨(折纯)。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52.6万千瓦,增长10.8%;农用拖拉机0.8万台,增长1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2.6亿元,增长39.6%。完成增加值166.7亿元,增长2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8亿元,增长28.3%。产品销售率97.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5亿元,增长71%,实现利润30亿元,增长83.4%。

全年钢铁工业完成增加值8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3.8%。纳税12.8亿元,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0%以上,其中普阳、文丰、新金、东山等4家企业纳税超亿元。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生铁、粗钢、钢材分别达到1101.9万吨、977.5万吨和450.9万吨,同比增长45.1%、38.6%和57.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15家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20万元,增长4.8%;上缴税金1347万元,增长1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城镇以上投资53亿元,增长25.6%;农村投资7.3亿元,下降6.5%。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55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45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14.7亿元,增长122.8%。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最高,是近几年来一大亮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4.3%,商品房施工面积16.1万平方米,增长41.2%,商品房销售面积5万平方米.

全年4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随着普阳120万吨中厚板、80万吨中宽带,文安100万吨窄带钢,烘熔120万吨中薄板等项目的建成投运,为全市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

五、国内贸易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按销售地区分,城市零售额24.8亿元,增长15.8%;农村零售额13.6亿元,增长13.6%。按行业分,批零贸易业零售额33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4.7亿元,增长15.2%。

六、对外经济

据海关统计,全市直接出口264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6.4%,其中文丰、普阳出口额达1609.7万美元,占60.9%。在对德、韩主要市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新开拓了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出口。全年对外出口的国家或地区达到11个,比上年翻了近一番。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外资20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4.8%;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2.3亿元,增长2.7%,其中省外到位资金9.9亿元,增长16.5%。年末实有外资企业20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316.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66.8公里,二级公路112.1公里。公路货运量5681万吨,货物周转量129198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6.9%、18.1%;公路客运量132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7190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1.6%、12.1%。

2006年,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截止年末,电话机总数32.3万部,增长8.8%,其中移动电话18.8万部,增长7.1%。电话普及率为44.1部/百人,增长7.8%。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5%,其中,接待国际游客2550人次,增长10.9%。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5处,星级酒店3家,旅行社7家。我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6年,全部财政收入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7亿元,增长27.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为3.1亿元和1.0亿元,增长4.1%和24.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8亿元,增长43.4%。

年末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205.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6亿元,增长9.7%。各项贷款余额119.1亿元,增长18.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5.8亿元,增长15.9%;中长期贷款8.2亿元,增长38.2%。全年现金收入325.7亿元,增长32%,现金支出366.1亿元,增长29.5%,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40.5亿元。全年保费收入1.8亿元,比上年减少5.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1亿元;人身险保险费收入1.7亿元。理赔和各项保费支出9610万元,增长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