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睢宁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6 徐州市睢宁县统计局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441人,比上年增长7.0%。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星火计划项目19个,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6个。完成申报并批准实施省重点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4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0项,协议110项,意向32项,达成各类科技合作协议25项。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大力吸收民营资本参与教育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全年兴办民营学校12所,年末全县拥有小学233所,在校学生179639人;普通中学55所,在校学生102353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9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94%。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年末拥有文化馆(站)17个,电影放映单位5个,全年放映场次400次;专业剧团1个,全年演出280场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0万册;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覆盖率达100%;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达100%。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13个,其中医院33个;门诊部和村设置的医疗点619个。拥有病床1160张;卫生技术人员2074人,其中医生810人,护师、护士472人。全县免疫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常见传染发病率逐步降低。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民运动会,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年内共组织各种比赛25场,共有5710名运动员参加了各项比赛。在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上获金牌一枚;参加省级田径赛2次,获金牌5枚;参加徐州市田径赛2次,获金牌12枚。全年共向国家、省、市输送运动员16名。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6000余万元,安装路灯3582盏;下半年组织实施“四路一场”工程,改造和扩建了元府路、中山路、八一路和工业路,铺设道路总长度15公里;建设一座5.5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完成绿化面积105万平方米。增强了城区的美化、亮化程度,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居民的生存和居住环境。年末拥有公共汽车335辆,出租汽车310辆;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万吨/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6.28%。

环保事业顺利发展。年末全县拥有环境监测机构1个,职工32人。年末建成烟尘控制区13.74平方公里,噪音达标区13.74平方公里。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幼儿园)”创建活动,年内推荐省级绿色学校1家,市级绿色学校6家,建成县级绿色学校10家。

全县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徐洪河、新龙河、潼河、徐沙河主要河段,九镜湖等河、湖水质达到省、市有关功能区划要求,空气质量基本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下水质保持良好,县城区交通噪音控制在70分贝以内。通过了省级生态示范县的验收。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人口出生率7.04‰,死亡率2.86‰,自然增长率4.18‰;年末全县户藉人口129.09万人,比上年末增0.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41万人,比上年末增0.37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331元,比上年增长24.9%,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比上年增长7.0%。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617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障人数1255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45019人。2002年新增2666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各类社会福利院29个,床位741张,共收养714人。农村扶贫救济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全年共扶持贫困户10000户,其中脱贫户4000户。

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以户籍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