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年末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67张,与去年持平。卫生技术人员156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59人,注册护士462人。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全县全面展开,人口覆盖面达到85.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全年参加市级以上比赛项目18个,获各类奖牌69枚,其中省级以上18枚。在全国十运会上,我县籍运动员共获2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1.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9万人,增长0.7%,其中非农业人口22.63万人,增加0.54万人,增长2.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220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比上年增长了18.7%;农民人均纯收入4026元,比上年增加399元,增长11.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22.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9.0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58万人,农村参保人员19.46万人,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率100%。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52万人,比去年下降2.2%;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32万人,增加0.8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敬老院25所,床位1274张,收养1206人。14个镇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到4556人,6459名农村居民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全县各类优抚对象2588人,优待、抚恤、补助金全部足额发放。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及小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本着“形象塑县”的原则,立足于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构筑了“六纵六横,一城两区”的开放式城市空间布局和“东进南扩”的城市延伸战略。按照“建设新区、疏散老城、突出亮点”的实施要求,老城区着力抓好了名仕花园、邵园区块等6大商贸住宅小区和向阳北路等城区道路改造建设;新区开发坚持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先行的原则,做好办公、商贸、休闲、工业、餐饮服务、社会事业等功能分区,一个具有现代品位、人文内涵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发展框架已经拉开。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城市建设投资0.36亿元,完成了县城主次干道的维修和综合整治任务。年末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96辆,出租车运营车辆105辆,全年客运总量840万人次。水厂综合生产能力4.74万吨/日,年供水总量1198万吨。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31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420公顷,绿化覆盖率24.4%,上升0.6个百分点;公共绿地面积259公顷,新增绿地面积15公顷。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县拥有污水处理厂一座,垃圾处理站一个,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100%。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4平方公里。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23亿元,对重点排污单位进行了排污达标治理,工业废水排放和烟尘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逐步提高。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